提升社区服务让居民守望相助深圳各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05.01.2016  17:29

2015年12月25日,平湖街道新南社区举办迎新年暨“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成果展演活动,用别开生面的形式展示2015年该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的服务成果。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通讯员 张国键 摄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社区是什么?北大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说,社区不是装修豪华的房子,是走进社区,邻居微笑着跟你打招呼;不用担心孩子被拐卖,因为有邻里照顾他;老人遇到困难,稍微一发出声音,就有人相助;社区居民周末节假日可以一起活动,郊游外出……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一座座居民楼拔地而起时,邻里亲情也被钢筋混凝土分割和冻结起来,移民城市深圳尤其如此。

  近年来,这种情况在深圳的社区里正悄然改变,“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冷漠症逐渐被打破。作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深圳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唱戏的方式,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服务,让社区居民们守望相助,生活幸福。

  “街道老太太”又回来了

  “街道老太太”曾是城市生活里的重要角色。他们热心公益,小两口吵架,他们去劝和;双职工家庭孩子没人管,他们帮忙带,他们推动社区居民们守望相助。后来,随着陌生社区取代熟人社区,街道老太太淡出人们视野,社区生活也逐渐涣散和瓦解。

  近年来,随着深圳和谐社区建设脚步加快,一大批相同属性的“社区老太太”出现了,他们走出围着锅台转的家庭生活,变身社区义工,参与社区公益,重构紧密邻里关系。

  71岁的罗起凤现在比退休前还忙。她是侨香社区的资深义工,除了担任社区老年合唱团和器乐团的“班主任”,逢课必到外,还要隔三差五到小区里巡逻,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虽然辛苦,罗起凤却干劲十足,她说自己是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回到社区,也要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社区义工身份给了自己这个机会。

  在侨香社区,像罗起凤一样的老年义工就有100多名,他们分为巡逻义工、旧衣回收义工、图书馆义工等等。除了完成各自的义工服务,他们还及时把握社区动态和民情,发现社区里有人有困难了,马上反映给社区党组织,党组织第一时间送上温暖;发现有社区安全隐患了,他们通过居委会跟物业沟通;一些家庭出现变故,需要资源链接了,他们找到社区服务中心,让社工提供专业资源整合服务。

  在深圳,这样的社区老年义工队几乎是社区的“标配”。他们就像早年的“街道老太太”一样,是社区粘合者、生活安慰者、安全保卫者,是社区居民守望相助的纽带和桥梁。

  专业社工整合社区资源

  “街道老太太”缘何重现社区?这与深圳社区服务中心的发展有莫大的关系。

  在侨香社区,每隔一段时间,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工就要把社区老年义工队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表彰、总结。

  招募义工、培训义工、发展社区骨干......这是社工进行社区氛围营造的法宝。当这些社区活跃分子慢慢接受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后,也就主动做起了社区主人,自主去服务他人。

  在清湖社区,社区青年义工队为社区居民开展便民服务,免费提供小家电维修、软件重装、行李箱开锁、称体重、照片制作等服务。这是由壹家亲社工机构承办的乐友-青年便民服务计划项目。

  在莲花一村社区,有一群8岁的孩子通过拍公益广告片,编唱公益歌曲,做公益海报在小区张贴,倡导人们爱护环境。这是由华富街道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联合深圳DFC团队发起的“儿童行动,世界大不同”活动。

  ……

  目前,深圳共有652个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服务中心有3—4名社工。社工的到来,整合了社区“贤达”、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基金会等资源,将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和社区活动等专业手法引入社区,在做好传统的养老、助残、济困等服务基础上,根据居民实际需要,挖掘各类资源,将“社区资源”与“服务需求”有机对接与匹配。

  社区服务中心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项目人人爱。政府花钱来买单,居民自己做主张。自己选来自己定,自己做来自己品。急困难事全解决,和谐社区乐融融,”这首打油诗说出了很多龙岗居民的心声,它说的是龙岗的“民生大盆菜”项目。

  “民生大盆菜”项目变“政府配餐”为“百姓点菜”,做到社区“我的实事我做主”。这调动起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的热情。然而,居民如何“点菜”才能让人“定菜”,如何对项目进行包装策划?如何制定实施方案?如何推进项目实施?龙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居民在服务类项目的“点菜”中,很大比例来自于社区服务中心的指导。

  去年3月中旬,龙岗区“社区民生大盆菜”首场“点菜”、“定菜”活动举行,17项与龙城街道愉园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急事、难事被“端上桌”,依次接受社区和谐共建促进会票决。其中,“指尖公益”成最受青睐项目。

  “指尖公益”缘于居民与社区服务中心的一场美丽互动。龙城街道愉园社区里有不少工艺品爱好者,他们平日闲来无事便聚在愉园社区服务中心,用废弃物品制作工艺品。上至六旬老人,下至10岁稚童,都是“指尖工艺”的爱好者。有天,愉园社区一位居民不幸患了白血病,大伙儿思考起来如何才能帮助他,“能不能将我们制作的工艺品义卖,把善款捐给他?社工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就这样,“指尖工艺”变成了“指尖公益”。

  “指尖公益”这个创意有了,如何常态化?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策划下,在愉园社区的支持下,大伙儿为义卖指尖工艺品筹得的资金专门设立了专项基金账户,由愉园社区服务中心的1名社工、2名义工和愉园社区的1名工作人员共同监管,并定期在愉园服务中心公告栏公布,将基金捐给社区有困难的居民。“指尖公益”成为愉园社区家喻户晓的草根公益品牌。

  社区服务中心搭建平台,专业社工整合资源,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热情,这是我市社区服务的一个缩影。它们丰富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提升社区居民组织社区服务的能力以及搭建社区居民组织社区服务的平台,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