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区城市管理网格化 将有1038个网格员化身禅城的“朝阳群众”

24.12.2015  13:25
原标题:禅城区城市管理网格化 五年“三步走

  154平方公里的禅城被划分为1038个社会综合治理微网格,网格化管理更为精细。张由琼 摄

  “一万个小时,成为极客(10000hours,be a geek)。”美国作家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提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个小时。按照每天8个小时算,一万小时需要5年。

  禅城的现代化城市进程中,实施网格化管理、确权到单位、落责到个人的制度,刚好经过了一万小时的锤炼。5年来,禅城的网格化进程从城管部门划定的105个网格开始,在2014年创建文明城市时升级为122个网格,在本月,再次升级——随着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的投入使用,154平方公里的禅城被划分为1038个社会综合治理微网格,网格化管理更为精细。在网格化管理不断升级的过程中,禅城探索出了一条颇具推广意义的治理新模式。

   第1步

  103名巡逻员为数字城管“亮剑

  在日常巡逻中看到不合格的户外广告,彭斌要停下来、拍照、上传。彭斌是禅城数字城管中心的一名信息采集员,近日来,为配合石湾镇街道的户外广告整治活动,彭斌在巡逻过程中特别注意户外广告。

  目前,在禅城像彭斌这样的信息采集员有103个,他们每天的职责是,采集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流动摊贩、树枝挡道、窨井盖丢失等160多项具体任务。如果遇上市民拨打电话投诉,信息采集员要去到现场,核实问题所在,并对权责进行确认,通知职能部门进行整治。

  2010年底,禅城区开始执行数字城管,两年后,数字城管平台从市级下放到区级,禅城开始建设“区—镇街—村居—网格”的四级城市管理体系。“以万米为基础,以社区为单位,禅城被划分为105个网格。”禅城区环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禅城划分为一个个小网格后,网格内的所有城市部件属性信息都已经纳入了信息库,每个网格还配备1—2.5个信息采集员,每天在网格内巡逻、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后,彭斌在手机上的操作被发送至数字城管中心,然后,按照问题的具体属性、管辖范围和责任单位,中心又将问题按时分派到具体职能部门的具体负责人。

  “信息采集员在日常巡逻中主动发现问题,随后交由职能部门处理,部门接受案件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标准完成,最后再拍照反馈至中心,信息采集员同时进行监督。”该负责人介绍,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巡逻制度,城管执法化被动为主动,对一些黑点、难点的整治效果十分明显。

  事实上,城市管理“网格化”的实质,就是将城市切割成若干部分,并由专人对划定部分实行“包干”管理。这样一来,人人有责人人有份,极大提高了城管工作的效率。

   第2步

  镇长主任做网格第一责任人

  去年是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创文的关键之年,佛山五区的城市管理考评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管理标准。在这一制度下,2014年初,禅城连续两个季度“挂科”,禅城主官“压力山大”之余,决定开始在全区快速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打好“翻身仗”。

  和数字城管的105个网格不同,去年细化的网格化管理制度主要目的在于责任到人,杜绝出事互相扯皮的现象。2014年4月召开的禅城区城市管理会议上,禅城区一、二把手联合部署网格化工作计划,将禅城划分为122个网格管理,其中祖庙街道64个,石湾镇街道36个,张槎街道21个,南庄镇为1个,每个村居即是一个网格,做到覆盖全区域,不留死角。网格还实行区督导、镇街负责、三级联动,由区直部门干部参与网格管理,网格的第一责任人上升到各镇街的镇长(主任)。在职责上,这122个网格还承接了城管、公安、安监、政法等部门的下放。

  此外,每个网格都配有网格管理员,他们兼备信息采集、社区协管、纠纷调解等多职能。作为主力军,禅城区环城局除了派基层一线执法队员率先进入网格外,还发动区局、镇街分局机关科室及内勤人员、村居城市管理员、社会自治协管队伍等近800人错峰加入市容巡控网格化动态大巡查。

  “城市管理工作十分复杂,我们统计过,一个窨井盖发生问题,18个部门有可能是其权责单位。所以网格化最大的好处就是责任清晰,方便确权。”禅城区环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的网格都是无缝对接的,网格员上传信息时,根据其GPS定位即可立刻明晰属于哪个网格,由哪个领导负责;坐镇指挥的“最强大脑”云平台,则可以快速分析出来应该分配到哪个部门解决,在遇到“疑难杂症”时,由区级或镇街级指挥中心组织一门式联合执法,多个问题一同解决。

  网格化管理的效果立竿见影。在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动态大巡查的第100天,禅城共出动城管执法、管理人员超过2.5万人次,教育纠正占道、乱摆卖、拉挂、张贴等各类违法行为达6万宗,市民投诉量同比下降37.8%。城门头下沉广场、东建天桥、市一医院隧道等屡遭投诉的市容“黑点”也得以管控。

   第3步

  1038个网格员化身禅城的“朝阳群众

  12月10日,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正式启用,这个涵盖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应急处置等功能的平台,将禅城进一步划分为1038个社会综合治理微网格,以信息化+网格管理推动问题第一时间发现、交办,快速解决。与此前的122个城管网格相比,微网格更加精细,网格员数量也将超千名,他们将配备智能终端,成为云平台的眼睛和巡逻员。

  这是禅城在基层社会治理和行政综合执法方面作出的一个改革创新探索。在云平台指挥中心,一张三维地图上即可拉出实时街景,后台数据库可显示出人口、地情、企业等详细账本,还有热力图显示实时人口聚集、城市管理事件分布地图。

  相较于过去的智能城市管理系统,云平台以更快的速度脱颖而出。首先,云平台对区域实现全覆盖,细化到每个角落、每栋楼,精确到18个部门、1300多个事项,综合了所有社会治理的队伍力量;在云平台建设过程中,提前梳理部门事项,明晰事项责任和处置主体,并调配联动区、镇街、村居、网格四级力量。基于此,云平台多手段收集到的问题能够“秒级”响应,第一时间交办,实时处置、主动解决。

  据介绍,禅城区此前的每个网格基本以村居为单位,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对精细化管理来说还太大。云平台对网格进一步细分,将全区划分为1038个社会综合治理微网格,如面积31.6平方公里的祖庙街道就划分为495个微网格,单位、学校、物业小区都是独立的微网格,治理更加精细化。

  除了原有的网格员,禅城还发动学校、单位、市场等微网格指定网格员,网格员开展信息采集、巡查、排查等工作,成为发现问题的“朝阳群众”。在一例具体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过千网格员的手机、数万摄像头就是云平台的“眼睛”。例如,一名巡街的网格员于14时49分拍照上传了一条信息,反映市三中门口有小摊贩占道摆摊。通过云平台,这起投诉在20分钟内完成了交办、处理,通过调动附近摄像头看到处理结果是,15时11分,城管人员正在劝离摆摊者。

  网格信息采集员的一天

  12月22日,上午八点半,彭斌骑着自行车,巡逻于佛山大道和魁奇西路上,前方突然出现一个流动商贩在摆卖早餐。彭斌掏出手机,打开城管信息采集软件,拍照、描述、定位后,将信息发送至数字城管中心,随后继续巡逻。按照流程,相关责任部门将在收到信息的十几分钟内开始行动。

  彭斌是禅城数字城管中心的一名信息采集员,上岗一年多以来,每天巡逻于塘头村网格内,随时将发现的城市问题上报。看见树枝掉到路上了,阻碍交通,要上报;有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也要拍照,路面有垃圾,也要拍照……

  “每天主干道要走四遍,次干道要走2遍,村里的边边角角都要走一遍。”经过一年多的巡逻生涯,彭斌形容自己,“不是塘头人、胜似塘头人”,对村里的每个角落都十分熟悉,和村民也形成了类似街坊四邻的情感,路过村民家门口时,村民会热情地招呼他进门喝茶。、

  一开始,彭斌的工作并不能完全被村民所理解。彭斌回忆,有商铺把东西摆到店外占道经营,彭斌拍照时被店主阻拦、询问,有些路过的村民也会对这个突然冒出来、天天在村里“瞎转悠”的“异乡人”感兴趣,对他问东问西。

  当彭斌的工作真切地为塘头村带来好的变化时,彭斌在村民中的人气也开始越来越高。和一年前相比,彭斌则十分欣喜地发现了塘头村的变化——塘头市场附近的垃圾黑点不见了,路边的“牛皮癣”也不见踪影,村里的消防措施、窨井盖、路面等问题也越来越少,昔日城中村已经越来越融入城市中心地带。

  “一位老伯的楼房旁,原来堆积了许多垃圾,长期没人清扫,臭得不行。我发现后拍照上传的时候,老伯还好奇问了一下,没多久那堆垃圾就被清理干净了,房子焕然一新,老伯感激得不行,连连说要请我吃饭。”回忆起这段经历,彭斌忍不住绽出微笑,“很感动,也很有成就感。”(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