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别圆桌汇》第35期:大学生创业创新何去何从

17.05.2017  16:54

3位政协委员走进华商学院,与在校学生面对面谈创业创新。

人民网广州5月16日电(刘远忠 李语  实习生 胡苇杭)2016年以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倡导下,一股创业创新的浪潮席卷全国,成为各地最火热的发展实践,各地高校也积极探索、实践创新。那么,在“双创”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道路如何?目前又是什么样的环境和形势?

近日,三位广东省政协委员作客《界别圆桌汇》节目,就大学生如何创业创新进行探讨与交流。

大学生创业创新值得鼓励,也需慎重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贯重视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培养工作,早在2014年,广东省人社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就印发《关于实施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2014-2017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17年,力争引领5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并提供减税等多种政策支持。

对此,广东省政协常委、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浩认为,创业就是要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并争取可以争取的资源,最终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这一角度来讲,大学生毕业的情况分三种,一是以创业的心态在公司单位工作;二是开网店做微商等;三是筹集一定的资金,以组建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开发创新。

他同时指出,对于第三种创业形式,大学生在资金问题上需要谨慎小心,因为这类创业投入资金较大,而且失败率较高。除非有相当富裕、能承担创业亏损压力的家庭或者争取到了风险投资,否则不要轻易尝试。

之前北大学生参与创业的ofo小黄人共享单车项目就十分成功,项目本身获得了大量的融资,同时也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需求的难题,十分可贵。”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市天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温良表示,类似小黄车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不但实现了自身价值,还解决了系列的社会问题,是一件多赢的事。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会面临许多的现实问题,创业需要辛苦地付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创业更需要非常大的毅力与一定的经济基础,大学生作为创业者,一定要做好各种准备。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市丹丽洁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广德指出,创业需要条件。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但没走进社会的开拓者,他们有理想,有知识,敢闯敢干,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是同时,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对社会了解的深度不够,对社会资源的把控与掌握也有欠缺。因此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社会的实际与大学理论有所差距,应从自身挖掘自己喜欢、能做到、不会给家人社会带来负担的事业,结合自身实际,慎重行事。

大学生创业创新:抓住需求是关键

陈利浩认为,大学生创业创新不能完全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创业要根据市场与社会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创业构想来决定创业内容,不能让专业制约自身创业。“重点是要找到市场需求,我当初是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但是我创业的内容是开发了一套财务办公软件,因为当时市场需要有这样的一款软件。

他指出,工作的需要就是创业的兴趣,市场的需要就是创业的方向。大学生创业时应淡化自己的专业认知,只记住自己是有知识,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能争取到社会资源的大学生,再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创业。

大学生创业不要被资金所困

面对目前不少学生苦于没有创业启动资金而放弃创业行为的现象,温良认为,创业有很多的渠道,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大学生在思考创业项目时,要注意自身所处的环境,利用好身边已有资源。他就认识几个“善于发现身边商机”的大学生,这部分大学生的住处附近有一些中小学校中午无法向学生提供午餐和休息场所,于是他们就合伙租了一些房间为这些学生提供午间用餐和休息的处所,花费不高,一年收入却有几十万。因此,创业不要被资金的多寡限制,要看自己有没有把自身的资源整合调动并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