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孵化基地“壳”内“壳”外齐发力

11.06.2014  12:16

  邱发平

  本报昨日报道,由市民政局牵头主办,梅州市嘉应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运营的梅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揭牌。梅州市江西省寻乌商会、嘉城义工协会、梅州市食品行业协会等首批10家社会组织“入壳”孵化。这是我市首个综合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也是率先由民间社会组织承接运营的公办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梅州市通过政府主办、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委托嘉应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场地及政策优惠、能力建设等支持,强化规范管理,为社会组织搭设运转平台,培育其成长,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当下,无疑具有开创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已成为一种趋势。把一些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的事项逐步交由社会组织承接,不但节约了行政资源和成本,激发了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更是经济社会公平、高效、有序运行的具体体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影响,已经比肩政府和企业,成为民生利益、社会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环保等领域的第三方力量,是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左膀右臂”。

  就梅州市孵化培育社会组织的情况而言,包括了公益慈善类、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服务类及生活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可谓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让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必然对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梅州市作为世界客都、华侨之乡,外出乡贤多,如何将他们联系起来,将他们的力量汇集起来,为梅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再如,梅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如何让它们走出梅州,更广为人知,喜闻乐见?显然,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旅游、食品类的相关协会可以更好地承接这方面的功能,形成和市场的有效对接。至于说到公益、慈善类的社会组织,则更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为政府提供合理精确的公共资源投放,对减少公共压力、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很好的补位和协同作用。

  梅州市通过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培育社会组织,体现了对这些宝贵资源的重视。但要从重视到重用,还要进一步转变思路,“”内“”外两头并举,进一步从公共资源和领域的开放方面、购买社会服务的内容范围方面,发挥好它们参与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作用。在基地培育孵化之后,社会组织如何形成和对接有效市场、政府如何优化监督管理等,都有待探讨。从梅州市有关部门的做法来看,他们着手为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出台各种政策,因地制宜地为社会组织提高服务,这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