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悟空”一路上圆睁火眼金睛
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这颗卫星的使命是探索暗物质。资料上说,暗物质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远的将来,关于暗物质的知识也许会科普到千家万户,然而现在,我们这些外行未免还云里雾里,关注的便不免偏门。比如我,就觉得卫星的名字很有趣味:悟空。
相信所有人看到这名字,本能地都会马上想到齐天大圣孙悟空。卫星拥有的这个名字,得之于发射之前的征名活动,“悟空”属于脱颖而出,中选者还因此获得了亲临发射现场的机会。据他自道,当时的灵感正得自于此,他觉得孙悟空有着无所畏惧的勇气,而且那双火眼金睛能看穿一切黑暗,正契合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探测暗物质的发射初衷。诚然如此。但是我想,此番命名又何必仅仅拘泥于此,何不借机拓展“悟空”的外延,比方注入“悟知太空”一类的新内涵?
熟读《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是菩提祖师给他取的。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之后,一直没有名字,因为是猴子,胆子大,敢第一个钻进吉凶未卜的水帘洞探险,因而径直就叫猴王,时不时还在前面缀个“美”字。后来拜了菩提祖师,当徒弟了,就要在人家门下排字辈,“颖悟圆觉”,轮到他是“悟”,祖师就不仅简化了“猢狲”给他取了“孙”姓,还给他取名“悟空”,所谓“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冥须悟空”,也不知他理解了没有。不过,唐朝还真有个名僧的法号叫做悟空,俗名车朝奉。唐玄宗天宝年间,他作为“俗人”护送罽宾使者返回西域,留在那里了,然后便落发为僧。回来时已是德宗继位,被赐法号“悟空”。这么来看,车“悟空”与孙悟空之间应当存在某种关联。举后世为例,便有将古人名字搬来当作作品人物名字的做法,比如《围城》里有方鸿渐,很可能是因为唐朝有“茶圣”陆鸿渐、《聊斋》有名士张鸿渐。至于金庸小说里头面人物的名字,相当之多都可以在古人那里找到对应。
孙悟空最风光的履历是“大闹天宫”,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搅得周天寒彻”,但那是前人的大胆奇想,尤其是如何去,一个跟头,驾着筋斗云了事。如今的“悟空”才真正将人类步入天宫化作了现实,它是以第一宇宙速度稳健地飞入。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科学来抹杀前人的奇想。看报道,第一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也受邀观摩发射,则“悟空”此番进入苍穹,即将以探测方式“大闹天宫”,能否激发中国作家的科幻灵感,进而带动中国科幻作品的勃兴?我一向认为,至少在影视领域,这还是我们的一个缺项,连弱项都谈不上,近30年来干脆一部也没有。
落笔之际,“悟空”已经跃过金星,顺利地遨游着它的太空之旅。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报道说,“悟空”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愿“悟空”一路上圆睁着它的火眼金睛,在茫茫苍穹中拨开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朵被科学家们称为“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上的乌云”,从而为我国探测暗物质带来重大突破,直到圆满完成它的太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