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家罗清桢在侯中

13.08.2014  12:43

  ●杨燕秀

  罗清桢简介

  罗清桢(1905—1942),兴宁宁新镇高陂村人。著名版画家,新兴版画运动先驱。早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西画系,后去日本观摩学习。1932年开始自学木刻,与鲁迅有密切联系,曾得到当面和书信的多方面指导。创作勤奋,风格严谨精细,曾出版木刻集多册。曾在松口中学、百侯中学任中学教员,其间与挚友陈铁耕(兴宁人)等一道投入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代表作《韩江舟子》、《晨务》、《爸爸还在工厂里》等。鲁迅对其作品极为赞赏,曾推荐《起卸工人》、《前瞻中的回忆》等作品到法国、前苏联参展,均获国际版画艺术界好评和奖励。在“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下,罗清桢遭受通缉而毫不畏惧,继续积极推动新兴版画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创作的《全国人民总动员》、《抗战三部曲》、《战地真容》等一系列战斗性强、艺术性高的作品,深受抗日军民欢迎。

  倡导纪念鲁迅先生

  罗清桢曾两度赴大埔百侯中学任教。1936年秋到侯中,他带领学生赴百侯景点旧寨村口的蔡仙人瀑布野外生活,回去后不几天便完成了一幅木刻名作《侯山飞瀑》,当时的一本杂志刊载了他的这幅风景木刻。 他在侯中礼堂教务处后墙挂了一幅百侯圩街头风景油画。在礼堂后面与教室之间一、二丈长阔的地方挂上一幅斜阳照碧海之巨画。

  1936年鲁迅先生不幸逝世,罗清桢在侯中礼堂主持召开了一个庄严肃穆的“鲁迅先生逝世追悼大会”。会场正中悬挂着罗清桢亲自绘制的大幅鲁迅先生遗像。追悼会上罗清桢向全体师生介绍鲁迅先生生平事迹及对中国新文化的杰出贡献。同时还把他珍藏的鲁迅先生回复给他的不下30封有关木刻艺术的亲笔信张挂于礼堂之旁公开展览,借以扩大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用木刻刀宣传抗日

  罗清桢是位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木刻家。1937年发生日本侵略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我国掀起全民抗日救国运动。罗清桢满怀爱国热忱,积极投入到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行列中,领导百侯战时美术队,广泛绘制抗日战争形势图,用美术字书写“开展敌后游击战”等大标语。在百侯侯南体育场南面围墙上,绘制了在战火漫天、万马奔腾的战场上,中国抗日军民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画面,并带领百侯战时美术队在百侯街头巷尾绘制抗日形势图,赴周边小山村书写抗日标语,借以教育学生及唤起民众,加强全民抗战意识。其创作的木刻《抗战三部曲》,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的动员报告,画面上一眼便可看出是朱德在作动员报告,所有的人员从衣着上看全部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二部分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人民军队痛歼日本侵略军。第三部分是人民尽情欢呼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三部分木刻画作曾刊载于当时广西桂林的《救亡日报》,还被多家报刊转载。当时有人对罗清桢戏言:“如果你在画面上表现出蒋委员长的画像和国民党军队的话,你就有官做,有财发了。”他一笑置之。他曾对侯中学生说:“抗日将士用刀枪在前线对敌冲锋陷阵;我就要用木刻刀作刀枪,在木刻领域战线向日本鬼子冲去!

  1942年,他抱着抑郁的心情第二次踏上侯中校门,续任该校美术老师。罗清桢中等身材,头大、发松。据传他每次到理发室理发,都要求理发师几分钟内完成,三刨两刮把他的头发剪好,极富艺术家的个性和风度。该年暑假其回到原籍兴宁后因病未能重返侯中。一天,侯中一位老师忽接罗清桢的来信,说因病迫不得已希望同学们酌情给予帮助。期间,侯中曾派人前往其家探望。该年他终因肠结核及胃病之疾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可谓英年早逝,从此木刻艺坛上失去了一位既有艺术造诣又有进步思想的木刻艺术家,终年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