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木屐、织鱼网、刻船模,亲子社区研学“有文化”

13.08.2019  07:42

在刚过去的周日,周颖儿一家走进石龙,通过德和兴狮子,木屐和新昌鼓等多项省级特色非遗制作体验,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

8月11日,周颖儿的父亲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了由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联合社会服务机构和研学组织,共同推出的社区研学活动——玩转石龙非遗,学习工匠精神。

记者从活动主办方了解到,接下来,还有前往万江大汾、虎门新湾等社区的研学活动。

传统社区文化之旅 孩子们收获颇丰

周先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通过参加以社区文化为主题的体验游学线路。他说,自己的孩子成长了不少。

看到百年老屋,孩子们并不知道,这些没空调、没电视、没沙发的老屋是当年非常豪华的宅子。”周先生说,带孩子亲自来听屋主导赏介绍,感受岁月变迁,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胜过千言万语,胜过太多说教。

周先生说,参观邓氏民居,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此外,路线还包括了参观石龙博物馆,让大家对石龙发展历史文化有了一定认识。观摩学习并制作鼓与木屐的过程,最让周先生难忘。“小朋友动手体验了手工制作,孩子们一直保持好奇心,问题不断,最后自己动手完成一件手工制品,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记者了解到,目前推出的“社区文化”体验研学路线行程多数为一天,有的为半天,且大多安排在周末,让大多数家庭都容易参与进来。

在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联合社会服务机构和研学组织共推出了7条研学路线,8月10日及8月11日已经启动了玩转石龙非遗与常平红色之旅线路。接下来一个月左右时间,“牛过蓢的夏天”自然体验营(茶山)、国学少年游(石排)、时光穿越(塘厦)、“龙舟故事”亲子探索之旅(万江)、体验渔民旧物,了解渔民故事(虎门)会陆续推出。

记者了解到,社区文化研学路线是“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东莞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营造能力发展计划的落地形式,该项目是“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社区居民深度参与,讲述社区文化

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项目负责人张佳伟告诉记者,东莞有100多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这些中心的社工对该社区有很深的了解,“我们希望,通过这类研学活动,让不同社区的优秀文化被更多市民了解,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张佳伟说,这些研学路线的重要特色便是当地居民的深度参与,让社区里的普通居民、小志愿者都参与到研学中,让他们对当地的文化产生更大的自豪感。比如,一些探访古村的自然教育线路,将会由当地居民来介绍古村的发展,与古树的故事等。

一条研学项目的推进,除了有当地居民参与,社工也接受了诸如自然教育类等专业人士的培训。“路线是我们与社工机构及社区服务点根据当地社区文化及条件探索来推进的,今年是第一期试验,未来我们会持续挖掘更多路线,继续挖掘东莞其他社区的元素。

记者了解到,研学路线,既有6-12岁少年独自参与的项目,也有亲子家庭参与的项目。

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木屐。

孩子在记录木屐的制作步骤。

全媒体记者 周素琼/文

活动主办方供图

全媒体编辑/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