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抵黄金:北江沉木资源引发专家村民关注

01.06.2016  16:24

    

北江沉木形态奇异

    (记者曹菁摄影报道)院子里的自制木椅,竟是千年的沉木打造,居室里的花架,也是村民用北江乌木凿出的……昨天,记者在清新区靠近北江的乡村,发现当地村民利用北江馈赠的沉木资源,创出手工作坊闯荡市场的路子,令远古的北江沉木绽放出新春。

     沉木从柴火变艺术品

    “自2008年有人从北江打捞巨大的沉木上岸后,陆续前来收购沉木的各地收藏者、家私老板就没断过,不过这两年沉木资源逐渐枯竭,价位也就更加高企了。”昨天,在当地一家农家院落,村民汤生就告诉记者,他收购来的几块北江沉木正待开料,应家具收藏者的定制,这些稀缺的沉木很快会变身几张式样古朴的座椅,进入珠三角的藏者豪宅。

    放在院子的这几块北江沉木,与普通树木大有不同,丝绸般的乌黑、布满“天眼”,纹理和形态各异,有似老鹰展翅,虬龙翻滚,也有似奇石出土,碳化的树皮如老人斑纹,触之如铁。一棵树根部,蜂巢般的凹坑里还爬满了数以千计的小贝壳。“树身上这些天眼一样的小坑就是千百年来不断被河底贝壳寄生侵蚀造成的,也是辨别沉木的一大特征。

    村中的老者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北江还可大量打捞到沉木,不过那时无人收藏,大都只是运回家当柴火烧。到2000年左右,开始兴起了收藏热,北江沉木的价格一路走高,从百多元一吨涨到2000多元一吨,好的一棵完整的古树甚至可卖到几十万元。据悉,参与打捞沉木的一般是当地的渔民,有时候还要借助小型吊机,把沉木从江底的流沙里吊上水面,再以渔船拖曳到岸边,供人参观。清远当地的民间收藏人士陈先生说,近年来,北江沉木已经越来越少,现在基本上已经很少见到了。

    根据史书和资料推断,这些江底的古树多是远古山洪暴发或地震等地质变化沉积下来的,从树身上的贝壳侵蚀程度来看,可以判断经河流浸泡的年代都在数百年以上。

     身价倍增变“黄金木

    专家解释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

    由于北江乌木具备耐腐蚀,不怕虫害、苍劲古朴,历来是艺术雕刻和室内装饰的名贵用材,价格十分昂贵,堪称“黄金木”,如证实北江下藏有古树群,应制定环保措施妥善保护利用,也可为研究北江地质气候及植被演变提供珍贵的实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