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越来越少?越秀公园纪念堂今年继续加种木棉
每逢花期,中山纪念堂的木棉花都开得十分灿烂。记者
叶伟报 摄
□撰文 记者 黄熙灯 通讯员 穗林园宣
到2018年,广州城内的宫粉紫荆将从目前的10万株增至30万株,广州将成为宫粉紫荆的海洋。这一消息见报后,不少市民对市花木棉的命运感到担忧。
事实上,广州一直在大力种植木棉,近年种植超过3000株。不过,可能因为这些木棉大都种植在城市出入口和重要的景观节点、历史文化古迹等地,所以不为市民所熟知。
在选定宫粉紫荆作为新“名片”的同时,广州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市花。今年,广州计划在城市主题花景建设中,在全市公共绿地继续加种木棉,营造成规模的赏花景点。如越秀公园和中山纪念堂一带,计划沿纪念堂、纪念碑这一老中轴线,按做加法的方式进行加种。
市民感叹
“市内木棉好像越来越少”
“本来我家对面就有一棵木棉,今年突然发现它不见了。”市民郭先生告诉记者,他不喜欢“凑热闹”,所以很少为赏花而特意到某处。不过,对于木棉花他却情有独钟,每年花开时,他都会停下脚步细细品赏一番。尤其是他家正对面的那棵木棉树,他更会好好观赏,每天至少一次。
但今年郭先生却发现这棵木棉突然“消失”了,这让他十分失落。“因病死去的木棉是不是很多?”郭先生问记者。他表示,经过打听,他得知这棵木棉树是因病死掉的。他担心这一原因会导致广州的木棉越来越少,因为近年来已很少看到有人种植木棉树了。
“我也觉得木棉树越来越少了。”市民王先生称,虽然每年木棉花开时还能看到木棉花,但总觉得市内的木棉“不成气候”,不仅种植分散不成规模,而且花开得不多也不鲜艳,“不像紫荆,看上去一片一片的”。
近日,广州市政协委员、民革广州市委员会秘书长魏跃容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打造红棉文化品牌,彰显花城特色的建议》提案,建议打造广州红棉文化品牌。魏跃容认为,广州要结合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和新的旅游项目开发,大力做好“红棉花”这个品牌。
魏跃容建议园林、旅游等部门结合绿化、美化广州工程,结合旅游景点开发进行专门论证、规划种植,打造成片连片红棉赏花基地,如中山纪念碑至中山纪念堂一带,而烈士陵园则可发展为赏红棉花、听战斗故事的教育基地。
绿化部门
正在研究选育木棉新品种
事实上,广州从未停止种植木棉。记者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了解到,在广州的花景建设中,木棉作为优秀开花乔木品种,是大力种植推广的品种之一。
据介绍,《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明确,规划选用木棉等19种能充分表现当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能作为城市景观重要标志的树种作为基调树种加以推广应用。《广州市木棉种植现状调查及种植规划》则将陵园西路、江南大道、沿江中路以及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英雄广场、东山湖公园、海珠广场等列为木棉景观突出的道路和公园。
同时,为减少飞絮对居民的困扰,市林科院开展了“木棉多花少种无絮育种”研究,希望选育出多花少种无絮的木棉新品种。据悉,该研究已有所收获,但要得到稳定表现的“多花无絮”单株,还需经过多年连续观察。而为满足市民对木棉的观赏需求,科研人员对广州地区的木棉进行了优株选育。经过连续3年的观测,已初步筛选出不同花色的优良植株及大花型木棉和密花型木棉。通过播种和嫁接的方式,对其优良性状进行保存,并申报了2项木棉嫁接专利。
在公共绿地继续加种木棉
近年来,结合花城建设,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广州城区大力推广木棉种植。一是在城市主出入口进行木棉种植,打造城市绿化景观亮点。近两年在19个城市出入口增种以红棉为骨干树种的观花植物,进一步增强出入口不同季节的“花相”变化。二是在城市主干道、重要节点、历史文化古迹等地如广州大道、临江大道、海珠湖、白云湖、花果山绿地等,种植以木棉、宫粉紫荆等开花乔木的骨干树种。
今年,广州计划在城市主题花景建设中,在全市公共绿地继续加种木棉,营造成规模的赏花景点。如越秀公园和中山纪念堂一带,今年计划沿着纪念堂、纪念碑这一老中轴线,按做加法的方式加种部分木棉,以丰富这里的木棉景观,强化纪念主题。
释疑解惑
为何木棉不作为行道树大量种植?
飞絮刺激呼吸道市民投诉
答: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木棉作为行道树,虽树形高大但树叶不够浓密,且落叶期较长,遮荫效果一般;二是木棉花托较大、较重,掉落易砸伤人;三是木棉蒴果成熟后,飞絮随风飞散,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引发部分市民投诉。
为何要加强城市出入口红棉景观营造?
让大家进广州就能见红棉
答:因为进出广州城区的主要交通节点绿地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能充分展示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品位及城市风貌,市花木棉无疑是最佳“形象代言”。来自外地的游客,一进入广州就能感受市花木棉的高大形象,彰显市花的文化魅力。
选择重要的景观节点、历史文化古迹等进行木棉种植,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如在广州烈士陵园,木棉高高耸立,枝干似铁,花红如血,能强化纪念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