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匠人段四兴:从“守”艺到“创”艺
新华社昆明6月9日电(记者丁怡全 王安浩维)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坝子里有一座墨斗山,山中孕育了历史悠久的剑川木雕。
“相传鲁班曾路过剑川,把木雕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百姓,还把制木的工具——墨斗留在了剑川,墨斗山就因此而得名。”和绝大多数剑川人一样,段四兴也对这个传说津津乐道。
今年45岁的段四兴出生在墨斗山下的一个木雕世家,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当地有名的木匠。“我小时候的玩具,都是爷爷和爸爸用木头给我做的。”回顾起自己家从事木雕的历史,段四兴很自豪。
段四兴和他的学生一起雕刻作品。新华社记者王安浩维摄
最让段四兴记忆犹新的玩具就是父亲为他制作的“鲁班锁”,源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可拼可拆的6根小木条,撑起了段四兴对木雕工艺的好奇和向往。
初中毕业后,16岁的段四兴如愿以偿,考入当地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开始系统地学习木雕技艺。“从最简单的素描开始,一招一式跟着老师学。”段四兴介绍,剑川木雕长于雕刻花鸟,为了不断精进技艺,他养成了处处留心的习惯,“遇到好看的花和鸟,就多看上几眼,再把看到的细节刻到木头上。”
从第一次在案台前拿起刻刀至今,29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段四兴从学徒成长为大师,并从父亲手上接过了剑川木雕的事业。“喜鹊登梅”“松竹梅兰”“如意莲花”……在公司展厅内,陈列着不少出自他手的作品,一花一鸟、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
不久前,段四兴被认定为剑川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门手艺要一代接一代传下去。”段四兴深感责任重大。
段四兴正在进行雕刻。新华社记者王安浩维摄
早在唐宋年间,剑川木匠就创造出了简明粗犷的建筑木雕;明清两代,雕花层次从单层浮雕发展到两层直至七层的镂空深浮雕……如今,又形成了建筑构件、木雕家具、装饰壁画和旅游摆件等门类。
“镂空深浮雕是剑川木雕的关键。一个零基础的学生,要踏踏实实至少学上三年,才能接触到核心技术。”虽然现在每年接到的木雕订单不少,但段四兴依旧能感到“守”艺的艰辛,在他创办的剑川木雕传习院里,很多年轻学员熬不过三年就知难而退了。
在传习院里,学员每完成一件作品,老师检查合格后都会付钱给他们。段四兴为了留住学员,想了各种办法,有恒心有天赋的学生,他更是手把手地教。
现在,剑川木雕传习院里已经有了不少“好苗子”,这让段四兴很是欣慰。但他也深知,对手艺人来说,“守”艺只是基础,“创”艺才更为关键。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只“守”是不行的。
段四兴木雕作品。新华社记者丁怡全摄
“观念守旧迟早要被淘汰,‘创’艺就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段四兴心里明白,剑川木雕正是由于不断创新才得以代代相传。现在,剑川木雕不缺技术,缺的是与流行紧密结合的设计。
为了补上这块短板,段四兴与云南艺术学院合作,每年都有学生来到剑川,让好的创意和木雕技艺结合,创作出新的作品。如今,段四兴在公司展厅里专门开辟了创意木雕展区,陈列大学生设计的云南少数民族卡通人偶等作品;数百公里外,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展上也有依托剑川木雕制成的茶器、花器展出。
段四兴木雕作品细节。新华社记者王安浩维摄
“有不少顾客开始关注到创意木雕产品。下一步,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让木雕走进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剑川木雕文化。”对剑川木雕的发展前景,段四兴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