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头号杀手”:溺水

30.05.2016  22:04

    2016年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开启 家长切莫只重学习忽视安全防范

    广州日报讯(记者杨洋 通讯员赵紫徽、黄慧、陈瑾、黄久宴、何伟正)如何预防未成年人溺水、被性侵、毒品上瘾?每一个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悲剧都会特别地刺痛人心。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是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以下简称“未保周”),本次未保周聚焦未成年人保护中的法律保护、防性侵保护(性教育)、假期安全自护、药物成瘾防护(毒品防护)、涉案未成年人保护五大领域,邀请法律学术界、公益界、法检律师、共青团等各领域专业人士共同探讨。

    据广州市平安建设促进会的不完全统计,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多数家长会舍得花一小时几百元让孩子上兴趣班,例如钢琴、舞蹈等,但如果要花几十元买安全教育的读本,家长会有些犹豫。

    “早前有报道一个爷爷买给孙子一罐可乐,孙子喝完可乐后就吃了颗薄荷糖,薄荷糖与胃中的可乐发生反应,导致孩子的胃部发胀,十分难受;还有一个案例,有个妈妈带着孩子去看病,医生开了泡腾片,但妈妈不懂怎么服用,然后孩子就把泡腾片当一般药片来吞,导致了悲剧。这些从侧面说明我们家长、监护人的安全知识缺失、安全意识淡薄。”广州市平安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黄博宇介绍。

    “从离开家出门开始,小朋友就会面临不同的危险,坐电梯、公交、单车、人贩子……危机都布满在路上。”平安广州志愿服务总队队长邓跃晖提到,近年来,广州市对未成年人伤害率最高的事故已经由交通意外转为溺水,溺水环境多集中在非正规游泳场所,且假期事故高发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

    对于假期溺水事故的防范,邓跃晖认为,如果是没有下过水的孩子,应该提前让他体验,让孩子真正知道沉到水底是很痛苦的,再告诉他以后游泳必须有家长陪同,不要去一些没有人管理的池塘、海边玩水。“首先,要让孩子对水有敬畏感,其次,再学习溺水后怎么自救以及同伴掉水里了怎么救。”邓跃晖说。

    性侵事件频发高发 需要差异化性教育

    2010年至2013年5月,广州全市法院共审结14岁以下儿童受性侵犯案件208件。受害儿童年龄主要集中在7至14岁之间,外来务工家庭儿童受侵害较多,48.8%为熟人作案,多数是受害人或其家长的朋友、邻居、同乡。

    对于开展未成年人防性侵措施的推广,广州市儿童安全教育推广志愿团团长、创意仓社会发展中心服务总监李梓盛说:“我们从预防性侵角度着手,主要进行前置性的性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课程。

    “上瘾”的不仅是毒品 新型毒品更让孩子好奇

    从临床的现状来看,药物依赖呈现“两升两降”的趋势,即药物依赖就诊人数上升,就诊人群年龄层下降;新型毒品依赖人数上升,传统毒品依赖人数下降。究其原因,除了客观的毒品制作技术的提高降低了吸毒的成本,使未成年人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获得毒品,扩大了毒品的传播范围,再者便是未成年人或是青年对于毒品的认识不够深刻,以K粉、摇头丸、开心水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没有引起低龄人群的足够重视。

    “比如止咳水、头痛散一类原本是作为药品被大家认知和接受的,但是在长期服用后产生依赖,或是一些新奇的名称如:开心水、迷幻蘑菇等,让未成年人产生极大的猎奇心理有吸食的欲望。由于缺乏对新型毒品的正确认识,使人误以为其‘不会上瘾’。”广州脑科医院药物依赖科段炼医生介绍道。据悉,团市委今年对登记在册的吸毒未成年人将全面以“开启个案”的形式提供专业社工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