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让33墟街重生:未来将建全国最大东艺宫灯

13.05.2017  12:34

启明里航拍。

启明里片区将打造五邑文化艺术村。

古色古香的景点介绍牌。

水街农贸市场。

余庆里。

永安当铺旧址。

  你印象里的墟顶街区,是长长的街道里闪过的稀疏人影?是常安路终日嘈杂不断的叫卖声?还是那在岁月里已经远去的,来自码头的船桨声,来自“三桁瓦”打铁店一下一下的敲击声,来自卖鸡地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

  在历史的变迁中,承载着江门城市记忆与发展的墟顶街区,肩负起了城市发展的新的角色——墟顶城市原点景区。

  据了解,该景区地处蓬江河畔,是以墟顶为中心,涵盖中山公园,钓台路、连平路、众兴路、更兴路、启明里等区域的老建筑群,总区域面积0.8平方公里。自2015年7月项目启动以来,蓬江区政府划定了启动改造区域为墟顶一带以及以众兴路为中心的三纵三横骑楼建筑群区域,面积约0.2平方公里。

  在启动改造片区,骑楼、水埗头33级台阶、江门首个房地产项目——余庆里、永安当铺遗址等,这些江门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将焕发新的生机。

   改造原则

  修旧如旧 立足民生

  白沙街党工委书记谢强伟表示,该片区的改造主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修旧如旧,二是立足民生。

  所谓“修旧如旧”,就是改变传统大拆大建对旧城进行改造的模式,而对老建筑进行“微改造”活化。所谓“微改造”,是采用不破坏建筑物结构,不改变建筑物原有风貌的方式进行老建筑的优化升级,赋予老建筑二次生命。

  “此外,我们进行墟街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立足点是改善民生。”谢强伟解释,“一方面要保持墟顶的历史风貌和居民宁静休闲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要做好各种基础建设,包括管线落地、道路维修等工作,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目前白沙街已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设计具体有关方案。预计今年7月份将有初步方案出炉。

   五大地点微改造

  地点1:青年文化广场

  微改造:计划建设全国最大的东艺宫灯

  白沙街道党工委书记谢强伟表示,因为青年文化广场为墟顶景区主入口,是给游客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地点,所以对这一块的设计改造也非常重要。

  谢强伟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该处旅游配套设施尚未齐全,景观也并不亮丽,因此,下一步白沙街计划在此增设游客服务中心,并在广场外侧堤中路区域开辟港湾式临时停车位,对广场周边骑楼建筑进行修缮和灯饰亮化。

  “我们打算与东艺宫灯合作,在广场中心建设一个全国最大的宫灯式走马灯,作为文化旅游地标。”谢强伟表示,江门东艺宫灯历史悠久,独具韵味,目前已被评选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这样一个地标,整个33墟街的旅游发展就可以形成一个很有看头的景点,不仅把游客留在这里,同时也传承和保护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青年文化广场作为游客服务中心之一,原来并没有厕所。“游客来旅游,从巴士下车的第一站就在这里,一下车,很多游客肯定要找厕所,但是一直要走到墟顶才有一个像模像样的旅游公厕,所以我们还要在这里建设旅游公厕。”谢强伟介绍说。

  地点2:水埗头

  微改造:建设景观小品,恢复“三桁瓦”打铁店原貌

  从青年文化广场沿着众兴路直走,便可以看到有着33级青石板的水埗头。

  “水埗头区域目前计划在33级台阶下方建设景区标志性景观标识。”谢强伟认为,“墟顶上面也是有故事的,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三桁瓦’菜刀了。

  “三桁瓦”菜刀始创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至今年已有134年的历史,一直以制作工艺精湛和锋利实用的刀具而蜚声国内外市场,是江门著名的特产和品牌。一些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老华侨,对“三桁瓦”刀具念念不忘,在异国他乡仍使用着产自江门的“三桁瓦”刀具。

  那么,“三桁瓦”菜刀能不能恢复旧址呢?

  “我去考察过,这个品牌的刀具旧址还在,所以我们就想把水埗头中段小广场处恢复“三桁瓦”打铁店原貌,并设立专卖店,把‘三桁瓦’菜刀做成一个旅游手信产品。”在谢强伟看来,由于缺少保护和开拓的意识,“三桁瓦”菜刀才渐渐没落。

  “希望能够恢复‘三桁瓦’菜刀的原址,通过雕塑等艺术形态,反映当时匠人打造菜刀的过程,并挖掘其中的故事。”谢强伟说。

   地点3:余庆里9号、10号房

  微改造:分别打造为五邑墟集文化展览馆、墟顶人家原住民生活展示馆

  墟顶街区是江门城市的发源地,承载了江门人的繁衍发展,逐步走向海内外的过程。

  “为什么把这里作为核心景点打造?原因就是这个地方见证了江门城市的沧海桑田。

  谢强伟告诉记者,在墟顶街余庆里街区的9号、10号房,白沙街道预计将分别打造为五邑墟集文化展览馆和墟顶人家原住民生活展示馆。据了解,作为民国时期的高档小区、江门最早的房地产项目,余庆里建筑群极具侨乡文化特征,特别是其首层“眼镜房”,内部空置,通道狭窄,比较适合做具有展览功能的博物馆。游客来到墟顶街区,想要知道以前的原住民是怎样生活的,进去参观就一目了然了。

  为何建设五邑墟集文化展览馆?“因为墟顶因墟而名,而江门五邑墟集是很多的,我们初步设想通过一些图片、资料、实物等,集中展示江门五邑地区墟集文化。”谢强伟说。

   地点4:启明里片区

  微改造:打造“五邑文化艺术村

  启明里片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且该处历史建筑外貌保存完好、布局整齐划一、侨乡特色浓厚。“启明里这里要打造一个文化体验区,即五邑文化艺术村,吸引文化产业进驻。”谢强伟认为,目前这里已有一些特色餐饮及文化产业进驻,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只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引导,就能成为一处亮丽的景点。他表示,白沙街将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进驻,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吸引画家来这里设立工作室,可以作画、卖画、教学等。

  除了绘画,陶瓷、台山玉等艺术家都可以在这里设立工作室。“启明里的环境可以激发艺术家创作的灵感,环境相当好。”谢强伟表示启明里不光要吸引游客,还要打造江门本地市民的文化高地,

  “周末没事做的时候,市民也可以到这里逛逛,看看大师作画制瓷,看看什么自己喜欢的,可以买艺术品,也可以学习”。

   地点5:整个墟街建筑

  微改造:引领更多五邑特色商旅业态出现

  近日,在余庆里街区卖鸡地一号,由文化爱好者张先生改造而成的“一屋”民宿,由于其朴素而怀旧的装修风格,吸引了不少人慕名参观。

  “我们觉得‘一屋’非常符合33墟街业态,很有旧时的味道,可以说,‘一屋’对33墟街旧民居的改造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谢强伟表示,目前白沙街道已经与张先生签订了合同,把“一屋”作为33墟街的工作站。

  “我们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带动,在墟顶街出现更多像‘一屋’一样的商旅业态,让游客来到这里有东西看有特产买。”谢强伟认为,当商旅态做起来之后,在市场力量的引领下,市民发现卖江门特色产品,如陈皮、柑普、新会葵扇工艺品等,比现在卖的东西更赚钱,就会主动追随市场。

  谢强伟表示,针对目前可改造为商铺的公租房,计划进行统一的业态规划,并以此为载体,通过优惠政策引进五邑地区特色商品、特色餐饮企业进驻,同时继续完善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开展环境美化亮化工程,以此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高端商旅业态,引导原有低端商旅业态升级转型。

  而对33墟街原有的特色食品、手工艺品,白沙街计划通过政策扶持,对其原有店铺经营环境进行升级改造,使之与整个景区的旅游格局相融合。

   相关链接

  墟顶片区建设 取得一定进展

  环境改造工程——建设墟顶小广场景观墙,并参照原址建筑样式复原了墟顶街、余庆里里门,新建京果街牌坊;

  绿化工程——增加绿化面积,重点开展精品小广场、花池建设,建成了墟顶小广场、余庆里小广场。

  公共设施升级工程——配置一批环卫回收箱,按照景点建设标准改造了墟顶街星级旅游公厕;

  改造工程——将墟顶街中段、余庆里前路段、众兴路等老街道的排水设施、街道的各类管线全部埋入地下,对原本的沥青路面进行改造,重新铺设复古石板路面。目前正开展第二期道路改造工程,主要对新盛街、东南胜街、京果街、卖鸡地、接龙里和安龙里一带的路面进行全面改造。

  亮灯工程——在墟顶主要道路两旁增设复古照明路灯,并在多个重点旅游景点加装装饰灯带和灯箱,在充分改善周边照明的同时增添文化艺术氛围,突出墟顶岭南古建筑特色。

  标示系统工程——在墟顶主要路段分岔口建立景点指示牌,在各个景点新增58块古色古香的景点介绍牌,并在介绍牌上加入33墟街微信二维码,以此让游客全面认识33墟街的范围、历史和商墟文化,彰显商文化特色。

编辑: 潘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