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三名校晒本科招生计划:今年在粤招9000人

22.05.2014  14:04
摘要: 21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这三所广东考生最热捧的省内院校,不约而同地“”出2014年本科招生计划。

21日, 中山 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这三所广东考生最热捧的省内院校,不约而同地“”出2014年本科招生计划。中大今年计划在粤招收4000名本科生,华工预计招收2918人,暨大实际录取数可能超过2150人。记者留意到,尽管三大名校今年招生政策与在粤招生计划同比保持稳定不变,但也有许多亮点,如中大超级计算学院首次招生,暨大大学城新校区今秋启用。

中山大学

预计招收农村学生逾2500人

记者21日从中大招生办获悉,中大2014年本科招生规模与2013年持平,内地计划7730名,港澳台侨计划320名。广东省预计招收近4000名,包括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含学科特长生、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类型考生。

中大今年大幅增加了招收农村学生计划。2014年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由去年的80名增加至460名,投放至全国22个省832个贫困县。

中大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往年录取情况,预计2014年我校招收农村学生人数超过2500人。

今年中大超算学院首次招收本科生,计划40名。

中大今年将继续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前一阶段不分专业,实行宽口径大类培养;后一阶段分流专业,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

据悉,中大2014年本科招生校园开放日定于6月21日(周六)在中大南校区(海珠区新港西路)举行。考生还可随时关注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以及中山大学本科招生办官方微信号“sysuzs”。

华南理工大学

今年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21日,华南理工大学招办向社会公布,2014年全国计划招生总数6300人(含外语保送生、两类自主选拔、国防生、艺术特长生和体育专业生等所有类型),根据各省情况对专业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与优化。

其中,华工今年在广东省普通类计划数为2918人,与2013年基本持平,预计广东省各类型考生最终录取数较去年有所增加。其中,普通类理科计划2663人,比去年计划增加1人,并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类、机械工程等广东省理科考生青睐的专业计划数。文科计划基本不变,但增加了传播学等广东省文科考生青睐的专业计划数。

据悉,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等研究方向,已经成为信息科学领域创新的重要支点,其应用前景日趋广泛,正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该专业发展迅速,就业前景广阔,属于社会急需的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

暨南大学

今秋3000新生进驻大学城校区

南方日报讯 (记者/赖竞超通讯员/卢健民)备受考生家长关注的暨大大学城新校区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届时将有近3000名新生进驻。今年,暨南大学在内地计划招生4150人,比去年增加300人,港澳台和海外安排招生1900人,也比去年增加300人。计划投放到广东的指标为2105人,同比去年增加了30多人,实际录取数可能超过2150人。

据暨南大学招生办主任黄跃雄介绍,暨南大学大学城校区设计总容量15000人左右,至9月份,建成的宿舍可容纳5500人。

另外,暨南大学去年的贫困生定向招生指标是60人,今年增加到275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暨大录取政策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了微调。即原则上承认各省加分,考生按加分后的成绩投档,但录取时按实际高考文化课成绩(裸分)安排专业。采取分数(裸分)优先,参考专业志愿顺序,不设专业级差的录取原则。文化课成绩相同时,依据各省的排名方法和顺序录取。

纵深

广东高校今年新增101个本科专业,专业为啥会增减?

专业不能一味增加

办学质量低将停招

近日,省内各大高校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纷纷出炉,其中一大特点是,许多高校都在新一轮高招之际开设了新的专业。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我省共有43所高校的101个新增本科专业获教育部备案或审批通过,并开始招生。许多家长考生不禁疑问:这些专业开设的依据是什么?

在我国,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专业设置的终审权在教育部。国家制定《专业目录》,高校若想新设专业要提出申请并经程序报教育部备案。但这逐步暴露出弊端:专业设置管理的程序较多,备案或审批时间过长,部分高校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现象。

这一局面逐步得到改变,教育部从“重审批”转向了“重监管”。教育部2012年修订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落实和扩大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减少专业的审批环节和审批数量,高校可以在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之外的专业目录内自主设置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权限直接下放到高校。

更为重要的是,教育部加强了新设专业的质量管理。比如,对新设专业进行年度检查、发布新专业建设年度质量报告,建立对办学质量低下的专业实行限期整改、暂停招生等退出机制。

专家表示,教育部放权的同时,却一步步收紧了专业质量建设的“紧箍咒”。这意味着,高校在新增专业同时,更要提高质量,做到“货真价实”,否则就会被“专业预警”,甚至停止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