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海晖:不遗余力传递司法审判的温度

27.04.2019  08:40



80后,女法官,案件调撤率屡居全院第一,撑起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中院”)立案调解“半边天”……这些都是集中在朱海晖身上的标签,从基层法官到市中院副庭长,因为热爱而坚守的这份工作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值得不遗余力持续探索的事业。

我希望我经手的每一个案件,当事人双方不仅能够感受到公平公正,还能感受到司法审判的温度。”朱海晖说,这也是她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为之努力的目标。


■不遗余力传递司法审判温度的朱海晖

让纠纷和不满在萌芽期化解

2004年,刚毕业的朱海晖进入市中院工作。成为一名公正不阿的裁判者,这一念头在她选择大学专业时就已根植于心底。

我一开始被分配到立案庭的申诉信访组,在这里三年的工作经验为我以后的工作定下了努力的方向。”朱海晖说,在申诉信访组每天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对审判结果不满意或不理解的群众,虽然已经拿到了判决结果,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仍未化解。在帮助他们解答疑惑、寻求申诉途径的同时,朱海晖开始思考,这些纠纷和不满能否在萌芽状态或审判时就化解呢?

2007年,朱海晖借调到石龙法庭挂职,开始了法官生涯。在这里,她的思考得到了实践。“在基层法院,带我的资深法官十分擅长案件的调解,能把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调解得当事人双方都满意。”朱海晖的言语间难掩兴奋,她正是跟着这位前辈开始了自己在调解工作上的不断探索。

一年后重新回到市中院,朱海晖开始致力于推行立案调解尤其是二审立案调解,在二审立案调解工作的两年多里,共组织调解案件4000余宗,成功调解962宗,没有一宗被上访、申诉、再审,因而获得“广东省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实践证明,在二审立案到调解这一‘狭小空间’中将调解深入到司法审判程序中并非不可能,那就值得坚持。”朱海晖说道,眼神中透露着坚毅。

让当事人感受司法审判的温度

在同事眼里,朱海晖是雷厉风行的女法官。刚开始推行立案调解时,工作量大,人手紧缺,任务很难完成,朱海晖创新推出“快、准、实”调解法,一天最多可以组织8到10个调解案件,并且同时利用多个调解室组织调解。如此一来,高效调解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而且提升了案件的审理效率,能让当事人放心并对调解更有信心。

为了准确把握问题关键,进一步增强调解效果,朱海晖还积极投身“一站式”调解平台的搭建工作,链接专业资源,快速、高效、低成本一揽子解决纠纷。其中有一宗额超5000万的金融纠纷,通过朱海晖的积极引导,该纠纷移送至东莞银行业协会调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终取得了明显的调处效果。

朱海晖坦言,在探索调解工作这条路上她虽然获得了很多肯定,但也有部分人不理解。“有人认为司法审判应该是严谨理性的,法官应该运用法律法规明辨是非,做好本职审判工作,而调解工作会掺杂过多的感性成分,不利于公平公正。”朱海晖说,“但我认为在中国国情下,案结事了这样的社会效果也很重要,只是在案件调解不成时,不能凭意气办案,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

除了公平公正,传递司法审判的温度,也是法官的职责。”朱海晖说,她今后也会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记者 朱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