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经武讲述父辈抗战:十三兄弟援华 仅一人幸存

05.09.2015  10:41

  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题:朱经武讲述父辈抗战:十三兄弟援华 仅一人幸存

  作者 陶煌蟒

  “站上城楼的那一刻,我不是一个人看阅兵,而是和我的父亲,以及和他一样不能到场的援华老兵们一起观看。”著名超导体物理学家朱经武第一次现场看阅兵,从天安门城楼下来的111步台阶,他都用心数着,难掩内心的激动。

  3日,朱经武作为5位侨界代表之一,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抗战胜利纪念阅兵仪式。“震撼,兴奋……这种体验跟在科学领域获奖是完全不同的。”面对中新社记者的采访,一时间,朱经武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来形容。

  朱经武曾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是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俄罗斯工程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及第三世界科学院的院士,在超导材料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享誉全球。

  今年8月,正在日内瓦开会的朱经武收到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的邀请,他大吃一惊。“看到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邀请海外侨胞一起纪念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悲壮的抗日战争,那一刻,无限的兴奋涌上心头。

  小时候,朱经武的一大爱好就是搞发明,因为家里曾一度经济困难,电器坏了都由机械师出身的父亲修理,而朱经武则在一旁看着,也不免跃跃欲试。

  “后来我才知道,我父亲不仅仅是一个修飞机的机械师,他还曾经驾驶过双翼战斗机,来华投奔中国空军。”从那时起,朱经武对父亲充满了敬佩。

  九一八事变后,朱经武的父亲和12位一起学开飞机的结拜兄弟,来华投身抗战,尽管那时他们只有民用飞机驾驶执照,从未开过战斗机,但他们的勇气感动了当时的国民政府。

  “当年中日两国的装备完全没有可比性,日本太强大了。”朱经武回忆说,父亲当年来华抗战的地点在江西南昌的飞行基地,与出身中央航校的飞行员不同,这些华侨飞行员都被看作是杂牌军。

  “当年还没有陈纳德和飞虎队,中国军队的装备很差,早先还有苏联援华航空队,后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航空队也撤走了,只能全仗本土飞行员支撑。

  经过多年的空战,曾经与朱经武父亲同时抵华的12位结拜兄弟相继殒命长空,他们的墓地就在黄花岗陵园。

  “我父亲是家中独子,祖母不希望他驾驶飞机,父亲不得已最后由飞行员转入地勤,做了一名机械师,这才在战争中幸存下来。

  父亲的经历让朱经武从小就明白,中国能打赢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多么不容易,“可以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残酷的一次战争,而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弱国,经济、军事都跻身强国之列。

  朱经武的父亲已于2004年去世,朱经武说,自己就是父亲的眼睛,相信如果父亲能看到这场阅兵,一定会由衷地高兴。(完)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