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机关事业单位错峰上下班有利治堵吗?

27.03.2017  10:56

梅城嘉应大桥桥头,晚高峰时通行压力大,有些小汽车甚至开到非机动车道。(连志城 摄)

  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交警部门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含梅县新城,下同)日均交通出行总量逾180万人次,城区交通流量总体上可控,但部分主干道已达饱和状态。为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有人提出全市机关单位错峰上下班的建议。目前我市中心城区交通如何?何时最拥堵?是否应借鉴其他城市推行错峰上下班?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本报记者严海苑  通讯员王义华  实习生吴晓静

  现象:上下班时间多路段现拥堵

  在梅城,不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企业员工,或是个体户,大家在上下班时间出行的普遍感受是“堵”。记者随机发放95张调查问卷显示,逾8成群众认为市区交通状况“堵”或“非常堵”。“锭子桥圆盘、广梅路一带,每到下班时间都堵,逢年过节更严重。”个体户刘先生感慨。“孩子放学那段时间,学校附近也堵得不行。”在市直某机关单位上班的李女士说。

  记者走访梅城主要道路及桥梁发现,每到上下班高峰期,梅州大桥、嘉应大桥、梅江桥等主要跨江桥梁及东山大道、梅松路、三角地圆盘等地,车辆都非常多,如遇节假日等特殊时段,车辆短时汇聚,即使有交警指挥,也难以短时疏导。交警部门数据显示,正常情况下城区高峰期主干道路车流约7200辆/小时,每天城区小学、幼儿园附近路段车流高峰集中在6:50至7:25,11:20至12:20,17:20至18:20三个时间段,如遇周末叠加节假日,下午高峰期时段延长为16:30至19:00,如遇恶劣天气,高峰期集中时段延长为6:40至9:00、16:00至19:20。

  探索:科学错峰上下班或可治堵

  为解决交通拥堵,不少城市都推行错峰上下班制度。记者查阅各地报道发现,北京、宁波、兰州、长沙等城市已推行错峰上下班制度,有些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实施错峰上下班制度,近郊四区的各级党政机关(含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除外)推行上午9时至12时、下午1时至5时的错时上下班制度。据《兰州日报》报道,实施“朝九晚五”制度后,城区早高峰推迟了近半个多小时,且早高峰的拥堵状况有所缓解,交通状况有了改善。

  错时上下班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治堵,我市群众对此也有所期盼。记者随机发放95张调查问卷发现,40%的群众认为“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约44%的群众认为“市区有必要实施机关事业单位错峰上下班措施”。“希望政府部门科学调研,认真研究出可行的错峰上下班政策,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其中一剂良方。”市政协委员、民进梅州市委会副主委陈红旗认为,机关单位分时段、分批上下班,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有一定成效。然而,作为政府部门,推行错峰上下班政策时需在群众办事需求和错峰之间寻找平衡,不能因为错峰上下班影响了正常工作的推进。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调研清楚市区拥堵情况,了解为何堵、何时堵,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江南、江北和新县城等地的机关单位的上下班时间,科学谋划,科学决策。

  担忧:错峰上下班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错峰上下班涉及到各个利益主体的诉求不同,一些群众也提出不同担忧。调查问卷显示,36%的群众认为实施机关事业单位错峰上下班措施“说不清”,大家的担心主要集中在“时间衔接不好,办事流程不吻合”、“接送小孩不方便”、“家庭成员上下班时间不同,影响家庭生活”等。

  “因为两人的工作单位离得近,不错峰上下班时,我们夫妻俩一辆车就可以。但如果实施错峰上下班,可能得开两辆车。”家住梅城江南的何女士表示,实施错峰上下班后,可能会产生新的出行需求,治堵效果不一定好。“家长上下班时间的变化,会不会造成接送孩子难?政府窗口部门服务时间的调整,会不会影响市民办事?”市民梁阿姨也提出了相关疑问。

  建议: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保畅通

  对于城区拥堵问题,调查问卷逾9成市民认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私家车太多、道路规划及交通设施不科学、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行人和非机动车乱过马路、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随着几座天桥的建成使用和隔离带的安装,梅水路顺畅了不少。”市民吴女士认为,完善交通设施和建立人行天桥等可缓解交通拥堵。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梅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刘蓉蓉认为,治堵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部门经过科学调研推行的错峰上下班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但梅城的拥堵问题应综合治理才能更好地解决。她建议,对易拥堵的道路交叉口,应尽快规划建设下穿隧道、立体人行天桥等,实现人车分流,提升通行速度。同时,要完善公交系统建设,增加公交线路、增加公交班次、延长运营时间,让市民低碳出行更方便。此外,要总结推广梅县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的经验做法,大力推行城区公共自行车,鼓励市民低碳、绿色出行,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