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只用6秒写完“地震”新闻 记者咋办

01.06.2016  16:25

    

    今天,一篇题为《四川绵阳市安县发生4.3级地震(测试)》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末的备注中显示:以上内容由机器于2016年5月29日10时23分14秒自动编写,用时6秒,测试阶段仅供参考。

    其实,机器人写稿用在地震领域早已不是新鲜事了,早在2014年3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从撰写到发布仅用3分钟,据报道,该新闻就是由《洛杉矶时报》编辑部机器人写作和发布的。

    《洛杉矶时报》除了能够应对地震等突发新闻之外,还开发出专门快速写作犯罪新闻的机器人系统。

    除了“地震”领域,在财经、体育等领域,机器人记者纷纷派上用场。

    1.美联社早在2014年7月采用了机器人记者,它每个季度撰写3000篇新闻报道,而且这个数字有望增加。美联社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技术确定趋势报道,并撰写体育和财报新闻。

    2、去年9月,大企鹅就已经尝试启用写稿机器人,发表简单的财经新闻。

    3、去年11月7日,在84岁生日来临之际,新华社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据报道,"快笔小新"在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报道的写稿测试中表现出色,能够生成中、英文数据消息,财经信息稿件是其一大用武之地。

    4、今年初的湖北省两会上,出现了一个名叫“云朵”的机器人记者,它不仅能与参加代表委员进行简短的对话,还可将代表委员的回答自动进行收录,并进行全媒体传播。

    机器人写作优势在其速度和准确度。但其实,机器人新闻早就不在满足于此了,机器人新闻正在向“订制化”发展。

    今年3月,有报道称,韩国首尔大学开发出了一种新闻撰写演算法,使人工智能记者能自主收集数据,分析变化最大的数据作为核心内容,再根据核心内容判断整体的新闻基调,最后连接语言库完成新闻稿的撰写。

    网络上曾进行的对比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读者分不清楚到底是人写的还是机器写的。

    据该项目的教授介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让私人记者成为可能,即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每位用户的需要撰写私人新闻。

    而在今年4月,有报道称,彭博社成为又一家希望通过自动化技术来报道“大宗新闻”的机构,希望借此为商业记者节约更多时间。彭博社已经使用自动化程序来撰写新闻提醒、订制新闻和趋势报道。

    而当机器人写新闻派上用场,不少记者编辑担心自己的饭碗被抢掉。其实机器人新闻将记者从繁重的工作解放,低层次的劳动将被取代,机器人新闻更是当今媒体融合的一次试水。

    但观媒君想说的是,如果你是一个有趣的记者,如果你是一个爱调查的记者,你的饭碗不仅不会丢掉,还会因为机器人变得更好。(作者/观媒君 责任编辑/唐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