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时代来临 珠海制造”打造升级版

14.08.2014  10:05
 近年来致力发展“三高一特”现代产业的珠海,提出要坚持“高端起步、双轮驱动、合理布局、集聚发展”的方针,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其中,智能机器人产业更被列入发展的重点产业名单。

  3

  挑战

  核心技术仍未突破 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

  转型伴随阵痛。“机器换人”之后,服务于传统流水线上的工人将有所减少。“对于传统技工来说,挑战极其严峻。”林平凡说。

  “生产方式的转型也倒逼我们自身转型,从管理人员到普通技工,从理论思维到实际操作,这些都要转变。”张德伟认为,换种角度来看,机器换人除了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工作环境也将变得更加舒适,收入也会更高,如能把握机会提升自己,这将是很好的机遇。

  据他介绍,凌达已制定针对机器人使用、维护和管理的年度培训计划,从干部到普工都要接受培训,并定期接受考评。“我们已经与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制造厂商合作,让干部和员工到机器人制造厂家去,从了解机器人的整个生产流程和结构开始,系统地接受培训。

  林平凡还建议,政府应当积极了解企业需求,协助企业进行相关人才培训,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倡导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尊重和支持。

  人才需求改变之外,巨额的投资成本也成为普及使用机器人的一大挑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外国机器人制造企业占据中国约90%的市场份额,其中发那科、安川、库卡、ABB等四家公司合计占据约65%的市场份额,这也导致机器人价格居高不下。

  “国内机器人企业仍未成气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关键技术未能实现自主研发。”范少稳说,减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约占一台机器人成本的三分之一,但目前国内厂商仍未突破这项技术,只能向外企采购,成本要高出许多,便难以和外企竞争。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吴新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运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未来工业机器人或将掀起新的工业革命,占据技术优势的国家制造业成本将大幅下降,而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可能会被进一步压缩,因此中国大力发展与应用工业机器人势在必行。

  在剩余10%的市场缝隙中,竞争异常激烈。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原来的机器人买家正探索向卖家转变。据了解,目前珠海格力就已自行组装生产机器人,并准备对外销售,未来还可能对机器人核心技术进行自主研发。

  ■建言献策

  借力龙头项目ABB整合机器人产业链

  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推动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未来两年将翻一番,至2018年全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7200亿元,2025年带来的潜在市场规模高达1.8万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珠海抢抓机遇,主动出击,于今年成功引进ABB国机(珠海)机器人科技园项目,联合全球机器人领军企业ABB集团,共同打造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基地。

  据珠海市科工信局介绍,项目落地后将重点发展适用于细分领域的机器人整机,如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组装机器人,及发展为各行业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在军用、医疗专业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水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康复陪护机器人;在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助老助残机器人、家务管家机器人、娱乐机器人。

  “与安川部分增值服务需要收费不同,ABB的产品价格虽然较高,但服务是完全开放的。这次ABB项目落地,除了研发和生产外,我们也同样期待他们在珠海加强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业务,这将为企业提供很大便利。”张德伟说。

  “ABB的加入将为珠海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注入强大动力,也会为珠海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甚至极有可能推动一条崭新产业链的形成。”林平凡认为,相比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目前珠海的机器人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但ABB这一龙头项目落地将起到示范作用和集聚效应,很可能重新整合珠海的机器人产业链。

  尽管机器人产业的前方风光明媚,但核心技术迟迟未能突破仍是一大困扰。林平凡建议,珠海在引进ABB项目的同时,更要注意大力支持本地企业,避免造成对本地制造企业的过度挤压;同时鼓励本地企业与ABB集团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变本地企业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相对低端的局面。

  市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在先进装备制造业规模扩大、竞争力提升的同时,计划打造出十大核心竞争力突出、经济社会影响力显著的标志性产品,其中之一就是高性能六轴工业机器人。政企双方合力,或将开辟珠海机器人产业的“新天地”。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