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杂陈同学会 有的人谈友谊有的人在炫耀
各类同学聚会扎堆黄金周,朋友圈里过节前就“约起”,车站码头人流中夹杂着参加同学会的旅客,街头巷尾小馆子里打上“某某同学会”的字样。小学、中学、大学、MBA,甚至某个培训班上认识的人,都能凑一个同学聚会。有的人在同学会里读到了友谊和梦想,有的人却在同学会中看到了世俗和炫耀。小小同学会,五味杂陈。
抢头条
看谁说得好,谁就做头条
重温“最好的时光”
国庆长假,央视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什么是“最好的时光”,相当一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学生时代。的确,学生时代虽然经济条件不宽裕,学业压力也很大,但与同学关系单纯、内心充满着热情,对世界充满好奇,说是“最好的时光”,并不过分。从学校毕业多年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单是回想起那张充满胶原蛋白的年轻面庞,都让人觉得高兴。正因为此,同学会成为琐碎生活中的一大亮点。身边不少朋友,都将同学会视作一件极其重要的社交活动,女士买新衣做发型,男士健身减肥,不亦乐乎。
一来,同学会是维持同学联系、互通有无的感情纽带。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不同阶段的同学散落全国乃至全球各地,一不留神就断了联系。同学会多是几年一次,而每逢整五年或者整十年的大型聚会,总是能看到许多多年没见的老朋友。有的成了老板,有的正在艰苦创业,有的已经为人父母,有的还享受着单身贵族的生活。同学相聚,聊聊各自发展的近况,既满足了自己的八卦欲,也开拓了眼界,原来当年同坐在一个课堂里学习的朋友,多年后竟成了完全不同的样子,走过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二来,参加同学会,对自己也是一种放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同学往往是最单纯直白的。毕业后交到的朋友或者单位的同事,相聚时总要考虑各自不同的身份、职位、年纪,而同学相聚就简单得多,不仅相互知根知底感情基础更深厚,同学身份也没有什么社会符号之分,大可敞开心扉平等对话。在同学会里,不管职业、财产、婚姻状况如何,都能共同分享当年的点点滴滴,不管是事业上有多大成就还是正处人生低谷,都能在同学会里找到不变的友谊。兜兜转转之后,很多人都从事与当年学业无关的事情,但在同学会里重温年轻时共同拥有的价值观、正能量,也能找回初心,增添自己的人生动力。
“最好的时光”一去不回,但并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多年后再与同学相聚,那段“最好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身边。难怪很多人说,参加一场同学会就好像做了个好梦,尽管梦醒了还得投入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但梦中甜甜的心情却还留有余味。(张涨)
一股烧焦的江湖味
同学会,对于我这种只能当路人甲的非著名同学来说,能免则免。
“偷得浮生半日闲,老夫聊作少年狂”。同学会是同仁聚会,本应卸下假面,忘掉社会角色,所谓铅华洗尽,斟满杯中酒,享同学之谊,感受不装、不羁、无畏、“原形毕露”之愉悦,可这只是乌托邦。三人成众,“众”就有江湖,许多同学会正一步步沦为江湖。水泊梁山是一个江湖,谁权大谁说话;明清徽商晋商是一个江湖,谁钱多谁说话。变味同学会中,权钱通吃之江湖规矩,甩同学情谊十条街。官商同学开会坐台上、照相站前排、入席列贵宾,就差来一句“同学们辛苦了”,此情此景以校方主办为甚。头抬久了脖子酸,群众演员当一次是上当,当两次是傻子,不能再而三。
男孔雀为了吸引女孔雀而开屏,炫是一种动物性,人更不例外,“锦衣”岂能“夜行”?变味同学会,炫又是一烦。有官炫官、有钱炫钱,没官没钱可以炫孩子、比身材、秀恩爱……攀比攀比,既要攀上别人,还要把别人比下去,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从别人的痛苦中暗爽。江湖流行四种关系最“铁”,“同过窗”、“扛过枪”位列前两位。变味同学会,攀高枝、拉关系、拓人脉也是一景,此情以“野路子”同学会为最。现实社会中势利小人的蝇营狗苟、卑躬屈膝、趋炎附势已经让人心生厌烦,同学会上故伎重演,让人情何以堪。更有甚者,能把同学会当成“展销会”,推销自己的产品,挟同学以令诸侯,赤裸裸的“绑架”几近无耻。
十年修得同船渡,茫茫人海你我能够同学一场,得有多大的缘分。要参加同学会,就要摆正心态,无论现在职位多高、公司是否上市、学术有多牛,同学会上都要放下来、忘掉它,回到“恰同学年少”时代的本我,如此才能好好玩下去。酒愈陈愈香,那是在储藏过程拒绝杂质掺入,任时光发酵,同学会亦当如是。(连海平)
再远再累都值得
若说同学会最为难的角色,一定是发起者和组织者,而通常两者又总是由同一拨人担任。所以,不管同学会办得成功与否,组织者都得费尽心思,可谓是操碎了心。
先说发起。老同学分散多年,感情多少有些变淡,把大家再度联络起来,得让大家克服内心的障碍,比如有的女同学担心自己身材变形,有的人觉得自己混得不够出彩,有的人要忙生意忙工作,各种阻力,考验着发起者的耐心,笔者记得每次组织聚会,都得从唾沫横飞的游说工作干起,聚会还没开始,嗓子已经哑了;当然,更现实的问题是,很多老同学“各自奔天涯”,比如有的同学在国外定居了,要让他们飞越大半个地球赶回来,谈何容易?以笔者多次组织老同学聚会的经验来看,班上有过半同学能参加,就算办得很圆满。
再说组织。筹备一次聚会,跟带一个几十人的团出游相差无几,衣食住行,样样都得盘算周到。AA制筹集资金,计算每个人的预支数目;帮路途遥远的同学订往返机票,安排他们的住宿;聚会邀请哪些嘉宾,可否带家属前来,够规格的酒店,合理的菜谱,酒水的选择;聚会过程的记录拍摄,聚会的仪式流程,各环节的人员搭配;聚餐过后的其它活动,每个环节中间的交通安排,等等。必须看到的是,每一个环节,都得尽量做到“众口一致”,平衡多方意见,这不光考验组织者的体力、耐心,更考验着他们的沟通和智慧。
发起者和组织者工作确实辛苦,可这还未必一定能得到大家的理解。部分环节如若安排不周,很容易让同学会“冷场”,尤其是,同学会经常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如果没能及时处理或控制,就会给聚会减分。同学会上常见的场景是,组织者累得半死不活,尝尽酸甜苦辣,但大家吃好喝好,组织者却只能来回奔波,因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组织者的感受很容易被忽略——大家吃好时,组织者随便应付几口;大家喝高兴时,组织者得随时保持清醒;大家温情脉脉地看着老情人时,组织者恐怕只能在匆忙中偶尔一瞥;大家热情拥抱时,组织者或许依然十分焦灼,是不是氛围不够热烈?
当然,回过头看,组织同学会确实吃力又不讨好,但等到同学会结束,又多少会在内心泛起成就感:那么多想见而不得见的老同学、老朋友,因自己的努力,最终团聚;那么多想说而不曾说的话,因自己的奔波,最终说出。当同学们韶华不再,岁月老去,他们回想起聚会的一幕幕,总能或多或少地心存慰藉。这一切,再远再苦再累,又仿佛都很值得。 (唐金凤)
回归最初的意义
众所周知,很多同学会摆脱不了吹牛、吃饭、唱歌“三部曲”,十几年未见的老同学见面当然有很多话聊,大家促膝彻夜长谈,回忆过去点滴然后开怀大笑,应该说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但如果同学聚会一旦沦为单纯以交际或发泄为目的的场合,那么就失去了他应有的意义了。同学会本来是一个单纯老同学聚会,同学们聊聊过去展望未来。但如果同学聚会动辄喝得烂醉如泥,又或者是相互攀比、哭穷摆阔,这样的同学聚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同学聚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老同学微信群,大家刚加入同学微信群,一开始聊得热火朝天,但很多时候同学们都是聊在哪工作、做哪行工资多少相互攀比,要么就聊在哪里买了房买了车比谁阔,要么就在群里吹水刷屏发红包,搞得手机一天到晚收到几千条的短信,不能忍受其烦的同学只能选择屏蔽或者干脆退出微信群,好好的同学相聚变了质。
所以说,同学聚会还是要回归他最初的意义,除了回忆学生生活巩固同学之间的友谊之外,还可以延伸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一次同学聚会,在简单粗暴的吹牛、吃饭、唱歌“三部曲”之后什么都没有留下。首先于个人而言,可以通过同学聚会发现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见解,通过接触不同行业的同学可以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这点比那些单纯为了交际的同学会收获更多。另外,同学会也要摒弃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可以同学会为契机搞慈善,做公益,让同学会变得更加温馨更有爱心。比如通过同学会帮助有困难的老同学,又或者成立助学基金帮助学弟学妹,再或者给学校捐款捐物。这样温馨的同学会比起喝酒聊天唱歌的同学会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因为除了记忆,他还给其他人传递了爱心,留下了更多的希望,这样的同学会才真正的有意义。(陈维澈)
@迟宇宙:
我们的人生不会因为一场聚会而改变。我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但在我们内心的一角,我们沉寂了二十年的故事会鲜活,我们缺憾了二十年的内心会开始圆满。
我们想与你见上一面。我们想与你在一起,哪怕一句话不说,只是不停地慨叹时间的残酷。我们只想与你共度人生中完整的一天,一起打打球、聊聊天、跳跳舞、喝喝酒,一起鼓鼓掌、摇摇头、看看篝火、看看晚星。对于这个世俗体系,它看起来毫无价值;但对于我们,它是我们那段青春唯一的备注。
@白岩松:
大学入学二十年,我们组织聚会,起名“至少还有你”,用意十分明显,不管怎样世事无常,不管路途顺还是不顺,不管眼泪多于笑容又或者相反,值得欣慰的是:至少还有你。
一开始,就是老照片播放,二十年的岁月,不要说有时认不出别人,估计连自己都难以辨认,在一片“这是谁”“这是我吗”的七嘴八舌中,慢慢地,开始“老泪长流”,师生都如此。这时,看着有人带来的孩子依然快乐地在课桌间游戏,突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错觉,这是过去,还是现在?二十年时光真的消失了吗?聚会时,同学们的惯常语是“没变没变”,大家互相陪着慢慢变老,自然觉得彼此没变。但隔一会儿走进校园,看着校园里年轻的师弟师妹们,正和自己当初上学时的年龄一样,大家才哑然失笑,“没变没变”,纯属自欺欺人。
也因同学在那里,聚会在那里,平日里一些日子才不那么难耐,起码都知道,不必担心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都会模糊,没关系,想不起来的,同学替我们记住。当然,更重要的是,哪怕未来不再让人期待,至少我们还共同拥有一个温暖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