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笼子很容易滋生腐败
“咱们村已搬迁好几年了,村东西主要街道和背街小巷修路的事,想听听大家伙的意见。”8月19日上午,沛县杨屯镇张街居委会,上任不久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安凌正在做“村情预告”。一组村民小组长张华忠发言:“是好事,早该修了,我举双手赞成。”4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一致举手通过。目前居委会已筹措资金180多万元,近期即可动工。
过去,沛县不少村居干部虽有为民办事的热情,但事先不通气、事后不打招呼,流了汗出了力,老百姓还不买账,最后干部有委屈、群众有怨气。今年推行“村情预告”制度后,除干部述职述廉、定期公开财务收支外,道路建设、低保申报、良种补贴、贫困户救济发放等都要事先向群众通报。事情摊在明处,群众自然拥护。今年全县383个村居向群众预告900多件事,95%以上被群众“批准”。
“没有关进制度笼子、失去约束的权力,很容易滋生腐败。江苏抓住了权力制约监督这个核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江南大学教授徐玉生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制定明确的权力清单,其实是落实权力风险点监控,江苏已经率先进行了探索,各地各部门以不同形式,把手中权力摊在阳光下,送到群众眼前接受监督。
“全省32.7万项行政权力事项,每项权力都上了‘户口’。”省纪委法规研究室主任刘海涛告诉记者,江苏从2010年起就开始试行权力事项网上运行,事无巨细梳理了全省行政处罚、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奖励等10类权力事项,每项权力都有一个编码。而且,这32.7万项行政权力全部实现了在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政府部门有哪些权力,行使的程序怎样,是否枉法越权,打开网站一目了然。”
在公开监督权力的同时,还以程序规范权力。江苏以信息技术固化制度执行流程,实现行政权力运行的电子化控制,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同步开发的电子监察系统,实时监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行使,做到全程留痕、及时预警、迅疾纠错。“以‘无情’的电脑代替‘有情’的人脑,确保权力规范运行。”省监察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说,1年多的时间里,全省办理的1345.8万件行政事项中,电子监察平台就纠正了权力行使中出现异常情况的11172件,及时防范了权力行使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权力每个环节都公诸于众、指望外部监督很难做到,但这些封闭环节也不能留死角。”徐玉生认为,如何监控不适合社会公众监督的权力,需要专业的权力内控机制来实现。南通地税部门从规范廉政风险内控流程着手,共排查梳理岗位85类、风险点158个,并依照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等,对风险点分级评估,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有效排除潜在隐患。同时,制定“两权运行内控管理办法”“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形成了以岗位权力为点、业务流程为线、制度建设为面的防控体系。
8月20日,淮安市纪委书记葛平约谈市环保局主要领导,原因是去年该局“三清”指数在全市62个单位中排名倒数第一,被红色预警。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反腐要达到的理想目标,但群众难以监督这些较为“务虚”的指标。淮安汇集责任制考核、作风软环境评议、第三方民意调查和述职述廉测评等56组数据、13000多条廉情信息,生成了585名县处职领导干部、62个市直单位和8个县区“三清”指数,2013年度测评中,47名处级干部、10个单位被预警,如不整改则会影响提拔、评优等。量化并刚性运用评价结果,使这一制度设计颇具威慑力。
淮安的实践创新,也是江苏多年来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创新上的缩影。在徐玉生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及各地集中力量查办腐败案件,“这点今后当然不能放松,但反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制度健全和制度创新。”
从2005年起,围绕权力科学配置、权力事项公开、权力运行监督、防范利益冲突风险等,江苏陆续建立健全6大类、18个方面、100项基本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筑牢管权、管事、管人的制度笼子。在扬州、常州、淮安、徐州等地试点的基础上,制度廉洁性评估已向全省推开。此举通过查找和防范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可能存在的廉洁性风险,努力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形成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一手抓制度建立健全,一手抓制度贯彻执行,尤其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执行力。东海县曲阳乡城北村村民通过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网络平台发现,村干部粮补土地面积与实际不符,网上反映后,县纪委介入调查,追缴该村近5年虚报种植面积套取的补贴款14万元,对村党支部书记及村会计立案调查。东海县纪委书记魏岳说,城北村村民使用的平台,全县346个行政村都已建成,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全部网上公开。
“反腐必须依靠法制和科技两条腿走路。法制提供轨道,方向乱了不行;科技做火车头,提供充足动力。”徐玉生说。
(记者 陈月飞 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