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多元包容的投融资机制”——权威人士把脉亚太区域互联互通建设

28.10.2015  20:47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题:“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多元包容的投融资机制”——权威人士把脉亚太区域互联互通建设 在世界银行国别业务部主任彭勃看来,解决亚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需要新的多边机构共同参与。

原标题: “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多元包容的投融资机制”——权威人士把脉亚太区域互联互通建设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题:“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多元包容的投融资机制”——权威人士把脉亚太区域互联互通建设

  新华社记者韩洁

  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的背景下,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被视为拉动增长的有效手段。28日,来自国际机构、政府部门和智库的权威人士汇聚北京,为推进亚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出谋划策。

  “我们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一个促进互联互通的多元投融资机制,从而更好动员本地区潜在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此间举行的“构建多元投融资机制,促进亚太区域互联互通”研讨会上说。

  由财政部亚太中心主办的这一研讨会,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酝酿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机构搭建了同台对话的平台。

  与会各方代表认为,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整体上仍相对薄弱,基础设施投融资缺口依然很大,这成为制约亚太地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多边开发机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如何形成合力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备受关注。

  来自研讨会的数据显示,世界银行测算,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基础设施融资需求每年高达4067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估算,2010年到2020年,亚洲各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资8万亿美元。而目前亚太地区大约有35万亿美元的私人资产,但参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限。

  史耀斌说,社会资本不愿参与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引导和激励参与的好机制。他提出,为了实现亚太区域的互联互通,各经济体应协力构建多元投融资机制,一方面提升公共部门投资水平,从制度、政策、市场引导等方面构建有益于投资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合作,鼓励私营部门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形式积极参与亚太区域互联互通项目,同时充分发挥多边开发机构在促进区域互联互通中的重要作用。

  “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关键要增强他们对项目的信任。”亚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代表哈米德·谢里夫认为,构建投资者和项目之间的信任是所有多边开发机构要做的事情。亚行正通过帮助亚洲地区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推行本币跨境清算以及发行本币债券项目等多种方式,推动建立多元化的项目融资机制。

  在世界银行国别业务部主任彭勃看来,解决亚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需要新的多边机构共同参与。世行本身也要加强改革,提高项目实施效率,从加强集团内部合作等基础性工作做起,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并鼓励更多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合作的项目。

  对此,今年7月刚刚宣告成立的金砖银行副行长弗拉基米尔·卡兹别科夫也表示,将通过加强与亚投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合作共同致力于加强亚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自身也在努力寻找新的方式改善金砖国家的基础设施融资机制,包括设立相关机制利用本地债券市场逐渐降低对发达经济体和发达国家货币的依赖,并推动新兴经济体货币的应用。

  对于各多边机构间的合作,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展政策中心主任史蒂芬·霍伟认为,许多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应主要由区域机构来做,中方倡导成立的亚投行更多强调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私人部门的融资,亚投行和世界银行等现行多边机构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虽然未来参与亚太基础设施建设会有很多挑战,但前景是光明的。

  对此,史耀斌也表示,作为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经济同亚太和世界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存。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也愿同各国一道积极参与区域合作进程,为亚太区域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