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专程到访马六甲州郑和文化馆有深意

23.11.2015  07:07

中新社吉隆坡11月23日电 题:李克强专程到访马六甲州郑和文化馆有深意

中新社记者郭金超 赵胜玉

需连续出席三个峰会,会议间隙要“见缝插针”同其他与会国家领导人进行多场双边会见,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在马来西亚三天四夜时间里的工作任务清单。

可以看出李克强此次马来西亚的“三会一国”之行日程紧凑。尽管如此,李克强22日在结束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一个多小时后,即从吉隆坡驱车前往马六甲州访问,并专程参观了当地为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所修建的文化馆。

该文化馆是在马六甲州郑和官仓遗址上建成,展出内容主要分郑和在中国、郑和在马六甲、郑和宝船三大部分。馆里的船具、瓷器等展品众多,场景、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郑和下西洋时的壮阔场景,以及向当地民众传播农业、渔业、纺织业等方面先进生产技术的鲜活画面。

在文化馆内,李克强说,中马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600多年前,郑和的船队带着和平、友谊来到这里,开展互利的商业文化交流,并帮助维系当地的和平与安宁,是和平交往、互利友好的使者。这番话引起在场人士的共鸣。

梳理之下可发现,此次马来西亚之行中,李克强曾多次提及郑和的事迹。

20日,在李克强抵达吉隆坡当天,马来西亚多家主流媒体刊登了他的署名文章。这篇文章用了近五分之一的篇幅引述郑和下西洋的例子。

21日在参加10+1领导人会议时,李克强说,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曾五次经过马六甲海峡,带去的不是血与火、掠夺和殖民,而是瓷器、丝绸和茶叶,是中国人民的友谊和祝福。600年前,这片海洋就享有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600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

文化馆所在的马六甲州也因郑和与中国有了深厚渊源。

始建于1403年的马六甲是郑和下西洋航线上极具多元文化价值的城市。曾有媒体报道,马六甲市的华侨和中国血统的马来西亚籍人,占全市人口的75%,这里的人对郑和极为推崇,在马六甲到处可看到郑和产生的影响。

例如,为纪念郑和而建的“三保庙”位于马六甲城内。庙内一尊戎装佩剑的郑和像,上挂“郑和三保公”匾幅,表达了马六甲人对郑和的颂扬和缅怀。三保庙旁有一口三宝井,相传为郑和所挖,井水清澈甘甜,被当地人视作圣水。

郑和之所以能缔造中马交往这段佳话,成为中国拓展对外关系的和平使者,李克强在前述署名文章中将其归功于“有所为”,更“有所不为”。

如何“有所为”?文章指出,据记载,郑和在马六甲敦睦邦交、发展贸易、帮助当地军民修筑城墙,驱逐海盗、平息冲突、维护海上安宁,传播农业、制造、医学等生产生活技术。

如何“有所不为”?文章指出,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来到这片富庶之地,并没有搞掠夺,也没有搞扩张,更没有搞殖民,留下的是当地传颂了几个世纪的善举和义举。不仅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实现了“己欲达而达人”。

李克强认为,郑和维护正义、兼济天下的事迹,正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思想精髓,也是地区国家绵延至今的共同精神财富与文化基因。

在当前东亚合作站在新起点、面临新机遇的背景下,李克强在马六甲州郑和文化馆再提郑和事迹,被认为颇具深意。

如何理解这番深意?当天,李克强在马六甲州鸡场街与当地友人的一番对话,或是最好注解。

李克强说,今天来到马六甲让我感受到,郑和的故事在这里深入人心。郑和播撒的是和平、友谊的种子,结出的是和谐、包容的果实。我们要把这种倡导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包容的精神理念继承和发扬下去。(完)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