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博鳌演讲:经济滑出合理区间果断采取措施
昨日,李克强在海南博鳌会见萧万长一行。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昨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据中国政府网
综合新华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上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李克强指出,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 体,但人均收入仍在世界中后位,它本身是差距也是潜力,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方倡议筹建亚洲 金融 合作协会
李克强就亚洲国家携手应对挑战提出几点看法:一是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夯实地区和平稳定的基石。二是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三是共同深化融合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地区国家发展战略,支持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四是共同促进开放包容,增强亚洲的凝聚力。五是共同激发创新活力,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李克强提出,中方积极倡议,筹建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愿与各方共同避免再次发生大规模地区金融动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亚洲参与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区域贸易安排,我们应力争在2016年完成谈判。
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稳定经济运行
李克强阐述了中国经济形势。他指出,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6.5%—7%,这也是一个新的区间,这样做使增长目标富有一定弹性。因为我们在推进结构性改革,短期小幅波动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不会因小幅波动而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场运行的规律去操作。但一旦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会果断采取综合性措施,来防止失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指出,我们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稳定经济运行和防范各类风险,还要打造促发展的持久动力。动力来自改革开放,我们将深化简政放权、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推出按市场化方式的债转股,今年择机推出“深港通”。动力来自调整结构,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动力来自改善民生,要织牢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五大民生保障“安全网”。
中国经济怎么看?
经济形势
“人均收入低是差距也是潜力”
【总理演讲】
看中国经济,一是看整体。去年中国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就一个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而言,能达到6.9%的增速,是在高基数上的增长,而且又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的。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而且出现一些积极变化。我们推出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措施的政策效应所显现的成果,正在不断累积。
二是看走势。据统计,去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而且居民收入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今年1—2月就业形势依然稳定。在这个过程当中,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内需持续扩大,消费仍然是两位数增长。消费和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能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这标志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改善。
三是要看长远。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仍然在世界的中后位,它本身是差距也是潜力。中国总体上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内需有空间,发展有韧性,创新有手段。所以说,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解读】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在现场聆听演讲,他认为总理演讲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中国政府以宏观调控经济能力强著称,在博鳌这个场合,中国总理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这是很重要的。
王辉耀说,李克强重视推动中国在亚洲发挥引领作用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开幕式上很多亚洲国家政要和前政要都在李克强演讲后回应了中国对于这个问题的呼吁。李克强在博鳌论坛这个平台演讲着重突出亚洲一体化建设,这体现出中国主动地在区域治理方面发挥了作用。
中国经济怎么干?
动力1 改革开放
“今年企业减税5000亿元以上”
【总理演讲】
动力首先来自改革开放。我们将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使更多的人力、人才资源能在市场空间里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政府应当继续加大,或者说把重心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将会激发亿万人的创造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比如,我们即将全面推开营业税增值税改革,这是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个举措不仅意味着给企业减税,从全国初步估算,今年要给企业减5000亿元以上的税收,而且政策取向是支持服务业,尤其是研发性服务业发展。
中国将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推动汇率市场化,但是绝不会用贬值来刺激出口,那样刺激出来的不是高质量的产品,不是给企业注入勇于竞争、敢于创造的活力。我们要向世界推出逐步升级的、中高端产品。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对于简政放权的问题,总理特别强调了要把中心转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与之前推行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等制度一脉相承,也是简政放权未来的重点之一。
对于总理提到的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刘元春表示,这方面的内容很重要。一是凸显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把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总理提到了减税降费,详细解释了全面推开营改增的意义和以后的改革方向,这也说明了很多的改革方案要与短期的稳增长契合起来,要与短期增长的压力和提升市场活力有契合性。
动力2 调结构
“新业态为产业改造提供条件”
【总理演讲】
第二个方面的动力来自于调整结构。这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我们要积极发展新经济,大力培育新动能,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形成发展的“双引擎”。在推进过程中,去产能是做减法,重点是做好煤炭、钢铁等困难行业的去产能。另一方面,要做加法。要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新经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这就需要进一步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减法当中确实有一些职工需要转岗安置,但是由于这几年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产生了许多新业态、新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条件。
同时新经济和传统结合也可以提升传统动能的水平。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政府引导扶持职工再就业,暂时有困难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合理保障。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在担负这方面的责任。中国还在城镇化加快发展进程中,这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所在。这方面基础设施 投资 ,尤其在中西部的有效投资需求还很大,这有利于为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排除障碍、优化环境、创造条件,也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解读】
刘元春表示,目前来看,改革是有可操作性的,但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比如外部环境比较大,内生阻力也比较大等,此外任何的创业创新的培育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推进过程中要构建防风险、有利于创新创业、有利于新业态、新产业的一种政策环境。
刘元春表示,调结构并不是像一些人讲的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做加法是做减法的前提。这个信号传递给了企业;同时,总理讲话传递给国际社会的是,中国的开放不会停止,汇率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会一直保持稳定;对民众而言,很多人比较担心改革会给工作或生活带来很多冲击,总理给出了具体的回答,稳定了整体信心。
动力3 改善民生
“中国人消费需求发生较大变化”
【总理演讲】
第三个动力来自改善民生。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反之,民生改善带来的就业增加也会促进消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正所谓民生倒逼发展,发展检验改革。
在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状况下,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面对这些消费需求,新的工业品、农产品会带动新的经济,也会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就 旅游 业而言,去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收入增长19%,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0亿人次,出国旅游已经超过1.1亿人。这有力地带动了消费,也拉动产业升级。今年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是继续织牢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五大民生保障“安全网”。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让全体公民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使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还要发挥好养老 保险 的保基本、兜底线作用。今年将继续加大棚户区和城市危旧住房改造力度,把房地产去库存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结合起来,更好满足居民住房刚性需求。
【解读】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表示,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满足一部分人的个性化的消费需要,对经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唐钧认为,民生保障的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如果社会保障做得不好,社会公平缺失,社会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因素,这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发展。
徐洪才则表示,中国将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2020年,中国有6亿人口将成为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很大,中国还要进行城镇化,农民变成市民会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和消费,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潜力。另外,我们要打造开放型经济,要向全球中高端产业链迈进,这也会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声音
●正如谚语所说,哪里有相互和睦,哪里就有富裕生活。饱经沧桑的亚洲人民深知和平之贵。战后亚洲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我们都应该坚持睦邻友好,不为一些小的摩擦和矛盾所干扰。
●大家都知道,动车组不仅有车头牵引,而且车厢还有动力,有几组动力在推动动车组前行。如果拿这个动车组来比喻中国经济的话,我们就是要使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保持合理的速度。高速运行不仅不经济,也难以持续,不利于节能环保。经济像动车运行一样,经济发展首先要保持平稳运行、安全运行。
——李克强
新京报记者 王晓枫 沙璐 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