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向英国智库讲述真实的中国

19.06.2014  09:53

  6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面向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两大智库发表题为《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李克强还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是国际著名智库。此系两大机构首次联合举办演讲会。3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中新社伦敦6月18日电 题:李克强向英国智库讲述真实的中国

  中新社记者 郭金超 周兆军

  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拥有悠久历史的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面向300多位智库成员发表演讲。这场演讲是由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两大智库共同举办的。此间舆论认为,两个全球顶级智库首次联合举办演讲会,是对中国总理的“极高礼遇”。

  “中国的古诗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即便是一座大山,你从不同的角度看,也会得出不同的印象。”在题为《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中,李克强说,“我今天力图给大家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来认识中国。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中国认识片面或存在误解,不能客观公允地看待中国的发展。李克强说,对中国有这样那样的说法,这很正常。中国总理也一直努力推动外界客观认识中国。访英前夕,他在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到此行访英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对此,该报同日配发文章称,李克强的文章标志着一场“展示真正中国的运动”已经开始。

  今天的演讲可以看作“展示真正中国的运动”的重要一章。

  “中国之大、国土之广,不是短短时间内可以说明的。我择其要。”李克强着重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未来改革等方面作了介绍。

  现场的人注意到,在通篇演讲中,他十分注重用数字阐述中国的发展和国情:如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排名却为80多位;有些中西部省份人均GDP仅为5000美元,个别省份甚至不到2000美元;至今仍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亟需解决3亿人的新型城镇化,未来还剩6亿农民,实现现代化是漫长的道路。

  而在谈到中国所面临的困难时,李克强动情地讲述了中国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中国还有1亿人在城市的棚户区里生活。”李克强说,“各位可能不少人去过中国,但是我敢说你们中很少有人去过中国的棚户区。

  “我去过那里,而且多次去过那里。”李克强说,“进去你会发现它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不遮雨、不挡风、不抗冻,甚至人们到了寒冬的时候要穿上棉衣、戴上棉帽,加上几层棉被才能入睡,这些人加起来就有3亿人吧。

  说到这里,他表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还将面临众多的挑战,13亿人要实现现代化,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之路,需要艰辛地探索。

  在坦率介绍中国发展面临困难的同时,李克强也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们有能力进行定向调控,而且不采取强刺激,实现今年以经济增长7.5%左右为代表的诸多主要经济目标,而且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长期中高速增长。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人藉此认为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对此,李克强回应:“这里我诚实地,也是正式地向各位承诺:不会!

  他进一步阐释,中国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当中,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城乡间的差距本身就是潜力,有着巨大的内需,只要我们把握方向,继续勤奋地工作,中国经济会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

  “我讲了这么多经济学的数据,在座的各位可能不一定特别感兴趣。”意识到自己在演讲中又习惯性地引述大量数据后,李克强幽默地说,“智库研究的往往是思想,思想有时候比数据更抽象,也显得更有智慧。”这番话引来会场一阵笑声。

  “但是毕竟数据是基础。”李克强说,“我不是在玩‘数字游戏’,我只想说明一点,中国将会继续减贫,平衡地发展,持续健康地发展,将会为世界提供巨大的机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