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李克强开源节流化解中国潜在“水危机”
面对人均水占有量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严峻形势和全社会用水量持续增加的挑战,中国总理李克强部署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供水能力和节水能力的“双增强”,开源节流化解潜在“水危机”。
李克强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新增年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和农业节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使中国骨干水利设施体系显著加强。
“今天会议的部署十分切合中国水资源形势严峻的国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王浩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老天爷给中国的水资源并不富裕,在世界192个有水统计的国家里,中国人均水资源量排在127位。
总量偏低的同时,中国水资源还分布得很不均匀。王浩表示,中国65%的耕地分布在北方,但北方的水资源只占总量的19%,“资源禀赋差,就需要通过水利设施来弥补,而中国水库的库容和径流量之比仅为30%,这一数据在美国是60%,在欧洲有的国家达到了90%”。
王浩分析说,目前中国一年工农业生产生活总用水量已达到6200亿立方米,要实现在2030年把全社会用水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下的目标,就必须增加节水和供水能力,“凡事预则立,国务院此番布局是保障水安全的重大举措,将能够让我们未来在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时更有底气”。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告诉中新社记者,除了确保用水不出现缺口,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也至关重要。
他分析说,中国农业的一个隐患就是靠天吃饭,生产能力偏低。现有耕地中只有一半有灌溉设施,很多地方耕地的灌溉比例仅为30%。通过水利设施的建设,一些农田的产量可以明显提高。
国务院此番部署中,还重点提到了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要求综合考虑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要求,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李克强在会议上也直言,“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
李原园以多个城市在暴雨中“观海”的情形为例指出,现在水灾也出现了“一大片”的倾向,这显示出中国现有的基础设施抗击新形势下的水灾和旱灾的能力还远远不足亟待提升。
在明确“做什么”的同时,李克强今天亦围绕着“如何做”这一问题,就市场和政府的分工作出部署。他说,重大水利工程完全靠企业社会投资兴建不现实,这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但如何让水走完“最后一公里”,真正流进农田、惠及农户,必须要依靠市场的办法发挥作用。
李原园分析说,判断是政府做还是市场做的关键要看水利工程的属性。对于防洪、重大水资源调配工程等纯公益性的项目,政府应把投资给足、给够,发挥好引导作用;供水、发电等有效益的项目则可以交给市场来完成。
不过他强调,政府做还是市场做所讨论的是资金来源而不是资金使用,无论是政府出钱还是市场筹资,官方此番部署的相关工程项目都应该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