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记者会透露哪些经济信号

15.03.2015  22:18

二、守住风险底线 没有通货紧缩

经济增长的事儿可以宽心了。经济风险呢?

今天的记者会上,几家媒体都提到了风险问题——影子银行、地方债、通货紧缩——每个都是烫手山芋。

总理的回答务实、不虚,让人踏实。

回应金融风险,他坦承:“中国的确存在着个案性的金融风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经济还处于合理区间,还有比较高的储蓄率;地方政府性债务70%以上是投资性的,是有收益的。

但总理同时表明:“我们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清算。

又是积极信号——金融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深化。

也正如李克强答问中透露的,今年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意味着,若改革得当,金融风险不仅可控,还能转危为机。

局部风险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全局问题总理也丝毫没有回避。

面对外媒提出的“中国是否成为全球通货紧缩的输出者”的尖锐提问,李克强给出了正面回答:“关于通货紧缩,国际上对这个提法有多种解释,比较一致的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物价总水平持续出现负增长。

他先拿数字说话——中国的物价总水平在1月份是正增长,2月份涨幅比1月份更高,“所以不能说中国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

他又拿案例说话——去年,中国进口了3.1亿吨原油、9.3亿吨铁矿石和大量其他商品,“量是增的,但是价格下来了,这恰恰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所致”。

所以,为什么中国现在的物价总水平比较低?

总理直言:“你说叫‘输出者’,实际上我们是‘被通缩’。

三、老房市 新网购

两个小时的记者会,释放的信号着实密集。

第一个问题是房地产。面对《金融时报》记者关于中国政府是否会出台政策重振房市信心的提问,李克强给出了明确表态: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

总理强调:“政府要鼓励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保持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又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这里要注意,总理没有“一刀切”,而是讲究“要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谈了老房市,还有新网购。李克强出人意料地给媒体“爆料”:我网购过,最近还买过几本书。并且他表示,“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

这个表态可不简单。

背后是中国经济增速的结构性变化。2014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高出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

服务业比重提高意味着啥,意味着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能够拉动的就业人数将远超以往。

这一招,不仅把经济减速对就业的冲击化于无形,还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与更长久的预期。

至于新业态是否会冲击实体?总理的回答“时髦”又深刻:“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