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江:叩开生命禁区“宝藏”之门

13.11.2018  17:17

——记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守江

没有淡水、没有草木,平均年降水量仅39毫米,蒸发量却超过4800毫米,每年7级以上大风多达200多天……提到罗布泊,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一望无垠的泛白盐壳的景象。

如今,从新疆哈密市出发,驱车400公里,来到罗布泊腹地——罗中,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座高层建筑、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厂房和采盐船,以及一条条采卤渠。

这是我们全体职工献身盐湖、艰苦奋斗创造的人间奇迹!”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守江说。

1987年,李守江大学毕业,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来到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工程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选矿助理工程师。两年后,他来到新疆布伦口铜矿,成为选矿车间的一名技术员。

上世纪90年代末,地质工作者在罗布泊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含钾卤水矿床。听到这个消息,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从事资源开发的选矿人来说感到非常兴奋,觉得这是一次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好机会。”忆及当时的情景,李守江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硫酸钾是化肥的重要品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当时,中国钾矿资源严重匮乏,70%以上的钾肥要依靠进口。罗布泊已查明的钾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它的发现与开发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钾肥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1999年,李守江与一群年龄和经历各不相同的创业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在罗布泊,开始了罗布泊钾盐开发的历程,用生命与激情唤醒了沉寂多年的“死亡之海”,叩开了罗布泊的“宝藏”之门。

我至今还记得刚来罗布泊的感觉,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李守江说。罗布泊极度干旱,湿度几乎为零;夏天极热,地表温度六七十摄氏度;沙尘暴是“家常便饭”,勉强扎起的帐篷透风漏沙,吃一口馍馍就一口沙;地理位置极度偏远,放眼望去,只有漫无边际的盐壳。为了相互鼓励坚守岗位,2000年国庆节期间,员工们自发绣了一面红旗,上书“学昔日大庆精神,创今朝罗钾辉煌”。

罗布泊盐湖卤水化学组成与世界上其它盐湖差异很大,没有任何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加之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空白,可谓“难上加难”。“我们当时请了德国知名的钾肥专家来指导,他了解情况后却直摇头。”李守江对这位洋专家的论断记忆犹新,“他说这里根本没法直接生产硫酸钾,必须从外面买来氯化钾才能生产硫酸钾。

从外面买氯化钾生产硫酸钾,那项目还有什么意义?李守江和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根据罗布泊盐湖资源的特点,开发出一套适合罗布泊资源特点的工艺技术。“我们最终采用四级盐田工艺,从罗布泊地下100米的卤水中获得不含游离酸、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无氯优质钾肥,生产每吨硫酸钾的用水量仅为传统工艺的1/3。”李守江介绍,经过1年多反复试验攻关,科研人员在没有路、没有淡水、没有电的情况下,索性住在地窝子里,硬是成功攻克了用微咸水代替淡水生产优质硫酸钾的关键技术。这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获得了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3年7月,第一袋“罗布泊”牌硫酸钾产品问世。

截至目前,国投罗钾公司累计生产硫酸钾909万吨,累计销售硫酸钾904万吨,占国内钾肥市场45%。中国钾肥自给率也从16年前的30%提高到了50%。这些年,企业累计缴纳税费60多亿元;项目所在的若羌县一举从全国贫困县跃为人均收入在全国居前;为社会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新疆籍员工占到了90%以上,同时项目还带动了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间接提供了上万个工作岗位。罗布泊钾盐开发已成为新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展望未来,李守江说:“我们的使命是要把‘罗布泊’牌钾肥从‘罗钾’变成‘中国钾’,最终变成‘世界钾’,真正将罗钾打造为世界级的硫酸钾航母。”(记者 胡仁巴 宋飞)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