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周专栏:待漏院前卖早点
李开周专栏
宋朝饭局
宋朝有一种级别较高的京官,必须定期参加朝会,这种京官叫做“常参官”。
常参官不是每天都上朝,照北宋的规矩,上朝得按单双号,单号上朝,双号休息。比如说今天初五,常参官得上朝,上完朝还得去衙门上班;明天初六,他们就不用上朝了,可以睡睡懒觉,不耽误早饭后去衙门点名就行。当然,北宋也有五日一朝的时候,例如宋真宗晚年倦政,每逢初五、十五和二十五才有朝会,平常不上朝,皇帝在宫里偷懒,常参官们趁机在家偷懒。
对宋真宗来说,上朝是一件累人的事儿,对常参官而言,上朝就更累人了。他们不是皇帝,不能在宫里睡觉(只有一小撮官员能在皇宫前面的几座大殿里轮流值夜班),晚上得睡自己家。北宋京城极大,某些大臣住在西郊水门外,上朝要绕三十里,朝廷没有通勤车,他们需要骑马,身体不好的还得坐轿,晃晃悠悠地赶路,很耗时间。为了不耽误上朝,大多数常参官必须三更起床、四更出发、五更之前赶到皇宫。
皇宫的大门可不是永远敞开着,常参官紧赶慢赶来到宫门口,还得耐心等待,等待大臣聚齐,宫门开放。运气好,赶到皇宫时刚好开门;运气不好,哪天起得过早了,就在外面等一个钟头。万一刮场台风、下场暴雨、来一阵子冰雹,这一个钟头可真不是好过的。宋朝皇帝优待大臣,不想让大伙经历风雨,专门在皇宫外面东南角的广场上盖了一座“待漏院”,常参官来早了,可以先到待漏院里歇一会儿。
我不知道北宋常参官的具体数量,但我知道他们都带着随从,有牵马的马夫,有抬轿的轿夫,有人负责打伞遮雨,有人负责挑灯照明,每个常参官至少要带三四个跟班。常参官要吃早点,这些跟班也不可能一直饿着肚子,所以小贩们的生意就来了———“待漏院前灯火人物,卖肝夹、粉粥,来往喧杂。”(丁谓《谈录》)早点摊贩凌晨三四点钟就跑到待漏院外面支摊做生意,把那里做成了一个非常热闹的早市。
宋朝惯例,大臣上朝的路上都挑着灯笼,灯笼上都写着姓名和官衔,故此推想起来,小贩们招揽生意一定很方便:“王丞相,要不要给您来半斤胡饼?”“赵尚书,请您尝尝小人祖传的手艺!”摊贩未必认识王丞相和赵尚书,瞧着灯笼打招呼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