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敦球:帮朝鲜一起应对特大旱灾
李敦球
朝中社近日多次报道朝鲜各地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不仅仅是水稻损失惨重,连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也受到很大影响。
国际舆论对此给予高度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8日表示,中方愿根据朝方需要提供帮助。
引发国际舆论重视的原因还不只是灾害本身。人们往往认为,朝鲜国内在遭遇重大灾害时,一般不对外公开,外界大多从韩国媒体或西方媒体的报道中获取相关信息,但报道通常不准确。近年来,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朝鲜官方不仅逐步公开国内发生的生产事故和灾情,还公布对有关责任人的追责。这次朝鲜官方向国际社会公布自己遭遇严重旱灾,表明朝鲜对国内事关社会和民生领域,逐渐采取透明化处理方式。
笔者认为,朝鲜此次公布旱情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及时性。灾情发生后,朝鲜官方媒体在较短时间内向国内和国际通报。二是数据化。朝方统计资料显示,截至6月8日,朝鲜全国完成插秧的44.156万公顷(662.34万亩)稻田当中13.62万公顷(204.3万亩)的稻苗大片枯萎。
正是及时性和数据化的信息,让渐渐开启的透明化具有了更多和更实际的意义。朝鲜改变了以往只发布一句笼统消息的做法,根据及时发布的量化数据,国际社会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朝鲜旱灾的真实情况,公信度也大为提高。
此外,从报道看,旱灾发生后,朝鲜正展开多种方式积极抗旱。鼓舞士气,有力地号召全国人民投入抗旱斗争。例如,在“挖井”、“打管井”、“建水塘”的同时,各地合作农场扩大水塘、水井和地下水池等补助水源的储水,积极采用节水型耕作法等科学耕作方式方法。
在朝鲜积极应对的同时,笔者认为,朝鲜也需要来自外界的支援。尤其是西方国家应该放下意识形态的分歧和攻击,对朝鲜展开粮食等必要物资的援助,因为严重旱灾可能令朝鲜粮食短缺问题进一步恶化。
去年12月,韩国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称,国际社会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在过去10年里大幅下降,目前不足本世纪初的1/10。按照联合国的说法,近年来国际社会人道主义援助大幅下降,2014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驻平壤办公室发出了“求援信号”,其获得的援助资金距离5000万美元的目标还有非常大的距离,而这一数字在2004年为3亿美元。今年4月,联合国呼吁筹集1.11亿美元,用以资助在朝鲜的一些至关重要的人道主义需求。
人道主义的关怀和救助应放在比政治道路更高的位置。例如,有关是否应该向朝鲜提供援助的问题在韩国一直存在不同的回应,但多数人仍主张提供援助。因此,包括韩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应该正视朝鲜当前面临的严重旱灾,也应该正视朝鲜在努力改善民生的客观事实,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向朝鲜提供相应的粮食物资援助。▲(作者是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