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中国化解过剩产能“非短时间内可完成”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李晓喻)“三年?那还是乐观情况。”谈到中国化解产能过剩所需时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24日在北京如是说。
产能过剩被认为是眼下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点之一。目前,中国的产能过剩已从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传统产业蔓延至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据官方统计,500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0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
此前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针对3000多家企业的调查显示,超过2/3的企业认为要化解当前的产能过剩需要3年以上时间。
对此,李毅中在24日北京举行的中国工业化论坛上指出,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不是个别行业的问题,而是带有整体性的问题;不是表面现象,而是有多方面的深层原因。“产能过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化解也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官方为化解产能过剩频频“出招”,但这一痼疾仍然“久治不愈”,甚至曾一度有加剧的态势。
在李毅中看来,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之所以努力多年却成效不大,主要原因在于认识不统一,“宏观上看是过剩的,微观上看不过剩;今天看是过剩的,明天可能反倒成了短缺”。而认识不统一,相关政策措施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李毅中指出,当前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难点:一是因淘汰落后产能而导致的人员失业问题如何解决,二是资产处置和银行坏账,三是如何应对淘汰落后产能在短期内给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地方财政收入造成的消极影响。
“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阵痛不可避免,但从长期来看,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李毅中强调。
他建议,应当尽快推行资源税、环保税改革,使资源、环境约束内化为企业成本,使企业利润回归正常轨道;同时,适当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减少间接融资,即鼓励企业更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融资,而不是通过银行;更重要的是切实改变过分重视GDP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这些都有助于遏制盲目投资的冲动,解决产能过剩难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