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方好近CEO李英豪:微信支付是怎么站稳脚跟的
■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3月1日,微信提现对1000元以外部分收取手续费正式执行,费率0.1%,每笔最少收0.1元。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两会媒体沟通会上对此解释,第三方支付有千分之一的成本,微信转账方便的同时带来了高成本,目前微信转账一个月成本超过3亿元,而利息的收益不到十分之一,最恐怖的是微信转账还在高速增长。
“在权衡利弊之下,微信支付选择承担转账的费用,而不是取现的费用,这里最主要的还是入口出口的问题,转账是入口,是用户把钱从银行体系转入微信支付的入口,所以当然不希望收费影响大家使用,但取现是出口,当然是越难越好。”钱方好近CEO李英豪认为,此举说明了腾讯希望在微信钱包体系内的货币流通上发力。
李英豪的另一个身份是微信支付国内最大商户合作伙伴。“经过3年的红包大战,1年多的线下商户布局,微信选择此时迈出取现收费这争议性的一步,也是因为手中那张线下消费场景的牌已经站稳了脚跟。”李英豪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钱方好近同时向银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移动支付商户平台提供服务,又是怎样看待未来的支付格局呢?
移动支付的风口
在2011年成立之初,钱方好近就致力于为“被忽视的小微商户”提供低成本、功能强大的手机POS收款解决方案。
“过去的钱方好近对商户没有分行业、没有分地域,导致我们尽管拥有了400多个城市200多个行业,但由于太分散,加上银联和手机短信不是互联网媒体,没能有效闭环。”李英豪称,但这样的用户积累为此后支付宝、微信支付线下拓展打下了基础。
2015年,钱方推出了好近智慧商圈概念,业务重心从POS机业务逐渐倾向移动支付服务,从写字楼商圈切入后移动支付业务增长了1600倍,9个月内交易笔数超过1000万笔。2015年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数据首次超越原有主营业务银联刷卡。
谈及业务升级的成功秘籍,李英豪称,目前的移动支付,无论微信和支付宝都是主打低额高频场景,为钱方好近服务小商户敲开了支点。
以同样是2万元交易为例,如一个2万元的奢侈品包包,覆盖的是一个客户一笔交易,但一杯10块钱奶茶卖2万块钱需2000笔交易,能快速培养2000人消费习惯。
尽管未来的移动支付会从低额高频切入,并逐渐走向高额低频,但目前的市场是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占领未来。
在三方争霸的市场里,银联&Apple Pay以技术革新移动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以支付为入口,构建生态圈。再细分的话,微信在做共赢的开放生态圈,支付宝在做自我的闭环生态圈。
从合作角度谈,不同的公司有不同思路。“和支付宝合作短期利益大,和微信合作长远的想象空间大。”李英豪称,作为支付宝线下拓展的一支军队,打赢一场战役拿下一笔奖金,但城池归属于支付宝,而与微信的合作方式类似“分封诸侯”。
那么到底是开放生态圈赢,还是闭环赢?李英豪笑称,“这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商户都不能替代消费者选择。商户要的是完整方案,而不是排他性的,要的是更简单的方案,最便宜的价钱、最好的服务。”
“哪个方式能帮助我们作为入口,帮助商户完成交易是关键。技术不重要,品牌不重要,消费者用不用最重要。”李英豪强调钱方好近在生态圈里的位置就是服务商户的平台,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在移动支付风口中借势发展自己。
微信开放生态圈
尽管李英豪一直坚称合作没有倾斜任何一方,但从业务拓展范围来看,在钱方好近合作伙伴中,微信显然走在了前面。春节期间,钱方好近将微信扫码支付首次通过服务商接入香港本地300家零食超市759阿信屋。
据李英豪透露,2016年,钱方好近将以东南亚为海外发展核心,并引入更多境外资源合作。跨境支付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会陆陆续续开通,在当地商户可以直接微信支付。此外,还要在中国香港同步推出适合本地人用的钱包。
这家号称微信支付最大的线下拓展服务商,在线下几十家拓展商中,活跃交易笔数占比最大,因此每每能够拿到更有竞争力的合作方案。
谈及之所以业务模式能够快速展开,李英豪称,对于微信来说,其线上微信斗不过支付宝,但线下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对于没有支付基因的腾讯来说,开放生态圈,依赖线下拓展商,不失为最快的打法。
2015年9月微信支付向服务商全面开放,彼时微信支付的线下门店接入总数为15万,仅零售行业就已覆盖全国超过6万家门店。
目前,微信支付已支持包括餐饮、零售、医院、加油站在内的30多个行业超过30万家门店的线下消费支付,实现了翻番的消费场景增长。
“作为一个开放生态圈玩家,除了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分成,在微信端的想象空间巨大。”李英豪称,支付不仅仅是支付,而是连接的开始。
“接下来可以为商户做在线营销,钱方手里掌握着支付数据、商户信息和消费者的连接,就能够把更多的营销服务,精准地推送出去。”按照他的规划,通过好近打造商户消费者闭环,最终形成一个一个的商圈,未来还可以做更多的金融尝试,为商户、消费者做信贷,打造商圈“白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