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在我校首发

05.05.2019  11:21

4月28日,《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首发式暨“易学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华书局、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东省社科院、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的40多名周易研究学者汇聚一堂,就李镜池易学著作与“易学与文化传承”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会议由文学院院长段吉方教授主持。开幕式后,中华书局副总编张继海、我校文学院副院长吴辛丑向我校图书馆赠书。

会上,我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在致辞中表示,《周易》反映了古代先哲的精悟妙思,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李镜池先生为易学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华南师大和李镜池先生、和《周易》研究有着不解之缘。文学院组织《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的首发式和“易学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既是为了向李镜池先生致敬,同时也是为了延续华南学术文脉,对于推动当代的《周易》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叶金宝提出,李镜池先生的周易研究影响深远,是岭南文化学派的一部分,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提出,李镜池先生的著作都是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李镜池先生与中华书局渊源深厚,中华书局有责任出版名师大家的著作,同时更愿意推出李镜池先生的周易研究这样的杰出著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李镜池,认识周易研究。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对李镜池先生的严谨治学及其在周易研究领域对他的启发发表感言,充分表达了他对李镜池先生的敬意,并结合自己的周易研究心得,提出了如何在当代推动和拓展李镜池周易研究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管林教授回忆了与恩师李镜池先生的交往过程,特别提到了李镜池先生讲授的汉魏六朝文学和工具书使用法对他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的深刻影响。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教授表示,中华书局出版《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在学界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他从语言学研究角度提出了李镜池周易的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提出当代易学研究应该重视李镜池先生的启发,积极推动当代易学发展。李镜池先生的哲孙、《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的整理者、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李铭建教授介绍了《全集》的整理情况和李镜池周易研究的心历路程。他表示,《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的出版包含了与《中华书局》、华南师范大学、学界的各位朋友的太多的缘分,今天,我们纪念《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的出版,讨论镜池先生的研究,更是为了珍惜这份缘分,让这份缘分充分汇入周易研究的过程之中。在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张涛、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徐仪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西山尚志、华中师范大学黄甜甜、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谷继明、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问永宁、中山大学中文系杨权、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刘昭瑞等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肯定了李镜池先生在周易研究上的贡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充分探讨了易学与当代文化传承中的有关问题。

最后,段吉方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他对中华书局对《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出版的鼎力支持致以敬意。他提出,在李镜池先生的引领下,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有着周易研究的深厚传统,与周易研究有不解之缘。《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出版,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赓续易学文脉,推动当代易学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因此,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责无旁贷。

李镜池(1902-1975),字圣东,广东开平人。早年就读于广州协和神学院,20年代中期赴燕京大学,在国学研究所师从陈垣、许地山、顾颉刚等先生。自1931起,先后任教于广州协和神学院、燕京大学、岭南大学,1952年起在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75年因病去世。李镜池先生主要从事易学研究,研究影响海内外,在易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贡献。中华书局出版的《李镜池周易著作全编》(全四册),是对李镜池周易著作的全面整理与呈现,包含了《周易探源》(1978)、《周易通义(1970)》、《周易校释(1949)》、《周易校释(1965)》《周易韵读》(1962)、《周易释例》(1963)等重要著作。

作者/通讯员:陈楷森 梁欣欣 孙万源 | 来源:文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