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奇葩育桃李 享誉燕赵谱华章

08.10.2015  15:47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全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河北中医学院始终不渝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河北中医学院把握新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举跨入了省部共建高校的行列,201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为河北中医药强省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河北中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史上几经分合,2013年再次恢复独立建制。5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2万余名高级中医药人才,堪称为河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院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拥有“杏苑”和“橘泉”两个校区。杏苑校区地处被誉为“省会西花园”的鹿泉区杏苑路;橘泉校区位于桥西区紧邻石家庄火车站,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人才培养摇篮。

  目前,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等8个本科专业;还有针灸推拿、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5个专科专业。全面承办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4个专科起点本科教育;为6430余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学院现有教职工703人,其中专任教师427人,学院还拥有一批学识渊博、享有盛誉的教育专家。这里不仅有“国医大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门新世纪优秀人才;也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还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管优秀专家、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三三三人才工程”等一大批的专家团队,正在为河北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辛勤耕耘、尽心奉献。

  今年4月,学院被国家教育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当前,学院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探索实施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9月,扁鹊中医实验班正式开班,实行基础和临床双导师制,每位导师指导3名学生,取得规定学分,准予毕业。同时,学院还开设了河北地方医学流派学术思想研究等特色课程。据悉,这不仅是河北中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大举措,更是河北省中医药高等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学院领导介绍,1981年学院开始研究生培养,学校重建后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被确认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中医诊断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仅这一领域,就有在读博、硕士研究生297人,为培养高精尖的医学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学院强力打造特色品牌,这里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品牌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2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还拥有直属附属医院、中医药科学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教学医院26所、6个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学院在办学条件上更是独拔头筹,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重点学科、8个重点专科;还有2个卫生部门重点专科、5个厅局级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科研Ⅱ级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室。同时,还有3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中医药管理部门重点研究室,2个河北省教育部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学院早在1994年就成为河北省最早开展留学工作的高校之一,现有美国、印度、韩国、巴西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这里学习中华民族的中医药瑰宝。

  面对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良好机遇,河北中医学院将以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医院校,加快推进中医药大学的建设步伐为目标,更好地为京津冀中医药事业的协同发展服务,为河北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国家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 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