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以贫困村为主战场 已落实帮扶资金2.5亿元

27.08.2014  19:12
目前,已落实帮扶资金2.5亿元,平均每村超过400万元;其中,落实贫困户帮扶项目14758个,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落实村集体经济项目186个,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

   核心提示

  作为省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重点县(市),自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南雄市继续以贫困户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新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举措,扎实推进产业化扶贫,促进“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的有机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已落实帮扶资金2.5亿元,平均每村超过400万元;其中,落实贫困户帮扶项目14758个,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落实村集体经济项目186个,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

   基础篇

  加大投入兴建各项基础设施

  “想致富,先修路”。这说明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致富的重要性。在南雄市,记者一行进入扶贫村采访时,首先就被一条条修缮一新的水泥道路以及路两旁随处可见的太阳能路灯所吸引。

  该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道路硬底化以及路两旁的路灯建设,是他们扶贫工作的一项“重头戏”。“这样的太阳能路灯,不用电就可以照明,但建设费用不低,一个路灯要花费6000元左右,目前,全市多数贫困村已经安装了这样的路灯,给当地农民夜间出行带来了不少便利。

  不仅如此,在湖口镇的新迳村,记者看到,该村村委前的一块空地上已经铺上了水泥,建起了篮球场、单杠、双杠等可以让当地农民健身的运动器材。该村村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吴文禄告诉记者,这个健身广场是由韶关市老干局和外经局一起筹资建设的,广场建设加上其周边的道路硬化,一共花费了80多万元的资金。

  吴文禄说,新迳村有2000多名村民,平时一到晚上7、8点钟,家家户户都待在家里不出门,而现在随着广场的建成,村民也学城里人跳起了广场舞,一到晚上,村里比白天还要热闹,广场上经常聚集了不少村民在这里跳舞、拉家常。

  自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该市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农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农村垃圾收集设施建设。目前,该市重点帮扶村已经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100多公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8837万元,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点7个,投入284万元建有垃圾收集设施348个,其中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兴建1间垃圾屋,建有村文体设施31个。

   民生篇

  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民生工程”也是南雄市扶贫队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把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该市扶贫队伍建设便民服务站,方便百姓办事,努力加强“两项”工程建设,并积极开展新农保、困难学生扶持等工作。

  南山村是南雄市的一个贫困村,距离市区以及镇上均相对较远,这也给当地的老百姓办事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扶贫帮扶单位的韶关市工商局筹措资金,于去年8月份在该村村委建设了便民服务站,帮助当地农民解决问题,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普遍认可。

  张桂连就是该村便民服务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便民服务站每天都会有4个人在里面蹲点上班,帮老百姓解决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个人生活问题,也有村民集体问题,“前几天就有一位已经62岁,并且耳朵失聪的五保户叶老伯来向我们求助,我们了解情况后,得知是他家的电表出现了问题,每个月都得花费三四百元钱的电费,这与他日常的用电不相符,最终,我们将问题反映给了镇里,当天就给叶老伯换了一个新电表。

  “前段时间下大雨,使得村里的黄烟种植户出现了损失,种植户们就到我们这里来反映,后来,我们通过与镇政府的沟通,对有损失的黄烟种植户进行了一些补偿。”张桂连说,便民服务站平时干的就是这些“小事”,但是对村民来说却是“大事”。“自便民服务站建立以来,几乎每天都有村民进来求助于我们,能帮助他们,我们感觉工作起来非常有成就感。

  便民服务站仅仅只是该市扶贫队伍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为了让贫困农民获得福利,该市各扶贫单位积极推进“两项”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了2013年度的250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今年280户任务也已经全面动工;并已经启动窑合村、马战村、河口村、梅岭村、溪头村、上象村、三水村、大坪村等9个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建设。

  另外,该市扶贫部门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对所有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的所有成员都纳入了低保五保;还将贫困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并让所有贫困户家庭成员都参加医疗保险;且对有重大疾病、上学有困难的贫困户给予一定的救济扶持,贫困户适龄儿童“普九”毛入学率100%,考上大学、中专(高中)贫困户子女全部入学……

   产业篇

  项目引领贫困户致富

  “山地用来种植茶树、中草药以及养殖,而平地就用来种植黄烟、蔬菜、凉粉草等农作物。”南雄市的扶贫办对于自己的扶贫路子看得很清晰,扶贫办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只有通过项目的带动,走产业帮扶的道路,才能最终实现贫困户脱贫。

  在罗田村,当地的扶贫干部引领记者一行参观了其今年刚投入使用的烤烟房。一位扶贫干部告诉记者,罗田村长期以来都是黄烟种植的大村,但由于之前烤烟设备落后以及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黄烟种植的积极性,在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作为扶贫单位的南雄市林业局以及南雄市人民法院,立即筹措资金,新建了35间自动化的烤烟房。

  “一间新的烤烟房的投入是8000元左右,再加上进行了改善的旧烤烟房,现在罗田村一共有烤烟房67间,基本可以满足当地村民的需求。”扶贫干部告诉记者,今年整个南雄市还将计划新增烤烟房1400间,切实解决黄烟种植户的“燃眉之急”。

  无独有偶,在省工商局帮扶的梅岭村,共有贫困户36户100人,自去年该局进驻梅岭村以来,就因地制宜,确立了“以养牛产业化为核心,多措并举实施六项扶贫工程”的扶贫开发思路。目前,该局已经在梅岭村建梅岭生态肉牛养殖场,该养殖场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可存栏肉牛500头。

  省工商局的扶贫干部告诉记者,他们的这种产业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农民主要是种植牧草,养殖场通过收购,使农民实现致富。“现在已经有23户农民加入到了我们的牧草种植行业,保守估计,一亩牧草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养殖场还会给农民补贴化肥。

  除了鼓励农民种植牧草外,该养殖场还通过聘请当地的贫困户来养殖场工作,帮助当地农民解决生活困境。郭金峰就是该养殖场的一名员工,他是本地农民,两个小孩都是聋哑人,现在都在读书,一年的花费要20000多元钱,这对并没有一技之长的郭金峰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省工商局的扶贫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将其和妻子都安排在养殖场工作,郭金峰说,他夫妻俩一年加起来有50000左右的收入,除了给小孩交学费以外,还有不少结余。

  南雄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是带动农民致富最有效的办法,该市当前已经制定了产业帮扶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并通过金友公司、烟草公司等龙头企业来推动产业发展,实行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市已经成立了370个农村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

   亮点扫描

  东莞南城区致力帮扶南雄

  精准扶贫促造血式发展

  随着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开展,作为南雄市对口帮扶的重要地区——东莞市南城区各帮扶单位,以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为重点,突出产业化扶贫,成绩突出。

  东莞南城区主要负责帮扶南亩镇鱼鲜村、水尾村、芙蓉村、中寺村和坪田镇背迳村5个贫困村。自去年6月份开展工作以来,该区结合当地村委会的实际情况,致力扶贫开发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该区筹集的帮扶资金为800万元,累计投入生产经营类项目、基础设施类项目和民生类项目共65个。

   生产经营

  产业化帮扶实现“多赢

  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在生产经营方面,东莞南城区始终坚持走产业化的帮扶模式,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实现“多赢”,开启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新局面。

  要想产业帮扶能顺利推进,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建档立卡”,去年6月份,南城区驻南雄扶贫工作队到位后迅速抓工作对接,驻村工作组完成了对5个贫困村的贫困户的摸底调查工作,确定了符合帮扶条件的贫困户共212户696人进行造册登记,并对核实的贫困户张榜公布。同时,建立了贫困户的动态管理档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并且按要求实行了电脑管理。

  在做好基础工作后,南城区各帮扶单位成立工作组,结合对口村的实际情况,实施因地制宜的产业帮扶措施,工作组在水尾、芙蓉、中寺三个村设立了凉粉草专业合作社和鱼鲜村黄烟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业化经营,并积极制定各项优惠措施,充分调动合作社成员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确保实现长效脱贫。

  另外,该区通过产业帮扶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了淮山、凉粉草、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共500多亩,从而提高了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同时,投入5万多元购买了一批化肥发放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植,壮大各村合作社带动能力,提高全村农民的人均收入。另外,南城区还注重发展村集体经济,投入300万元,分两期帮扶5个贫困村入股南雄市浈江电业有限公司,收齐每村投入股金50万元,二期每村投入股金10万元,共60万元作为长期投资,可为村集体每年增加4.8万元收入。

   基础设施

  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解民忧

  通过对对口帮扶5条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南城区对口帮扶单位认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太过落后或破旧,正因如此,在进行产业帮扶的同时,南城区也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帮扶工作的“重头戏”来开展。

  该区落实317.73万元帮扶资金支持贫困村办公楼修缮、便民服务站、道路硬底化、文体广场、便民桥、村庄整治、水利设施等民生项目的建设。还为各村委会购置了复印打印机、电脑、电视、文件柜、办公台等办公设备一批;同时,向南雄市有关部门统筹了行业资金1000多万元为5条贫困村解决灌溉、排水设施的资金问题。

   民生项目

  “现金补助”解决贫困户负担

  结合贫困村的当地实际情况,除了在产业帮扶、基础设施上“给力”投入以外,民生项目也是东莞南城区在南雄对口帮扶5个村的重要人力、资金投入点。

  该区为对口帮扶的5个村贫困户学生共发放了8.8万元的助学金,并先后组织热心人士深入到背迳村小学和芙蓉村小学,赠送了一批防寒衣物、食品、文具和课外读物,共约2.5万元。举办了2期共340人次的技术能力培训班,并通过劳动技能培训,转移了32人到珠三角城市务工来达到贫困家庭增收。通过对贫困户每户补贴300元的形式,共投入6.36万元为贫困户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贫困户2014年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并协助47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五保,从而减轻贫困户的生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