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名镇名村巡礼】企石镇江边村:一座有故事的古老村落

26.05.2016  22:00

■企石江边村的古朴建筑(记者 郑志波 摄)

■江边村一户人家的家当颇具年代感(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企石镇江边村,这座北临东江河畔的江边古村,是一座有故事的小村,清官海瑞曾客居于此;东江纵队曾把这里作为秘密联络点;这里还是史前五六千年的万福庵贝丘遗址所在地。

原生态的古村落,充满恬静之美,精美建筑诉说着700年历史。走进古村,就像穿越了历史,宗祠、家庙、民居,灰塑、木雕、石刻、青砖、谯楼、封火墙,都在向你讲述着一段历史文化的流变,一段民俗生活的传承。

一座“活着”的古村

走进江边村,就走进了一片阴凉。

村外骄阳炙烤着人的头皮,可是你一走进古村青麻石铺就的小巷,立刻就感到丝丝凉意。斑驳的青麻石已经被磨得明光锃亮,旁边的沟渠汩汩流水,布满青苔。巷道两边全是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的老式建筑。

给记者带路的是江边村村民黄廷芳老人。他说,村里的老建筑多是明清时期所建,最值得一看的除了民居,还有宗祠、古井、围门。每到周末就会有市民来村里溜达,四处走走看看,拍拍照片。

记者发现,江边古村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坐南向北布局。黄廷芳说:“古村布局非常讲究,背靠罗屋岭,面对是一口池塘,好似‘鹅憩芳洲’。再往前有罗浮山余脉,东江作白练玉带、大池塘为笔砚,喻意耕读持家,书香继世,人才辈出。具有很浓的传统风水文化意蕴。”

据《江边黄氏族谱》上介绍,江边村现保存元代至清代的建筑242座,以清代晚期建筑保存最为完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处,水塘4口,以“三纵十五横”的巷道形成井字形网状的村落布局,交通、防御、排水、消防体系比较完整。几百年来,无论雨水多大,从无堵塞。

一般古村或者凋敝无人居住,或是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或者会把原住居民整体搬出,包装打造成景区,但记者在江边古村发现,很多原住居民依然生活在古村中,悠然自得。

黄廷芳介绍说,现在估计还有300多人住在村里。有原住居民居住的古村,就是一座“活着”的古村。

一座有故事的宗祠

江边村于元代立村,距今700多年,江边村的古建筑类型多样,具有浓郁的广府特色。

企石镇委宣传办陪同的同志介绍说:村里现存的13座祠堂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黄氏宗祠、冠堂公祠、一江公祠、隐斋公祠、经国公祠、泝川公祠、乐沼公祠等。江边村最高水平的艺术建筑,当属黄氏宗祠了,它是江边村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祠堂,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边黄氏族谱》上资料显示,该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咸丰九年(1859年)、1992年重修。建筑面积654平方米,五间三进二天井合院式布局。

黄氏宗祠是一座有故事的宗祠。

黄廷芳介绍说:著名清官海瑞和黄学伊是挚友,明代隆庆六年秋天,海瑞专门来到江边探访黄学伊,觉得黄氏宗祠清雅、明净、风水好,于是入住二进左侧的厢房,在里面住了20多天。如今,“海公临榻”四字,便是很好的证明。

其间,海瑞为黄氏宗祠书题:“匡弼王公葵悃日倾沾雨露,忠诚赤子铎声时振彻云霄”楹联一副,并为黄氏祖墓题写了“福寿名山”,刻碑于墓茔。至今,楹联仍悬挂在“敬思堂”里。

宣传办的同志介绍说:江边村过去是书香之地,出了不少名人,除了明抚州通判与海瑞至交的黄学伊外,还有清两广提督黄少镜、清武解元黄龙韬、清受封“旨赏戴蓝翎”、“武魁”的黄佐贤和黄朝栋,民国时期塘厦中学的创始人黄达枢、解放军副军级干部黄兆提和黄志鹏,此外,还有闻名东莞人称“黄大仙”的黄润福等都与江边村有着渊源关系。

一个流传140多年历史的民俗活动

可以把江边村打造成一个 旅游 景点吗?对于记者的提问,企石镇委宣传办负责人给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江边村不仅有明清建筑,还有史前遗址,以及非常深厚的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要素。

宣传办的同志介绍说:“江边古村至今仍保存有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古村旁边有一座黄大仙庙,每年‘黄大仙诞’江边村民都会举行祭拜活动。”

企石黄大仙,原名黄润福,江边村人。相传于同治十二年(1873)7月25日得道升仙。村民为弘扬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在他投江升仙的东江岸边金交椅山下建黄大仙祠,以示纪念。此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至廿五,村民们都纷纷来到黄大仙祠举行盛大的拜祭、祈福活动。

现在每年到了“黄大仙诞”,都热闹异常,来自东莞和周边城市,如香港、广州、增城、南海的群众非常多。这个缘起于江边村的民俗活动,已经有140多年历史了。

此外,每年春分、秋分及年初江边村都会举行祭祖,清明、重阳的祭坟及祭祖,七月初七拜七姐,以及婚礼、丧葬、添丁和节庆等习俗,一直传承沿袭。 

延伸阅读

对古建筑实行了挂牌保护

为了保护江边古村落,2004年,企石镇政府划定了江边村古建筑群和万福庵贝丘遗址保护范围与建筑控制地带,设立保护标志,建立文物档案,并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对黄氏宗祠、经国公祠等重点文物建筑进行了测绘与修缮设计。

2007年,编制了《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通过对江边文物建筑、历史文化进行评估,按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对万福庵贝丘遗址、江边古建筑群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历史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分区保护,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及其环境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了有效保护古村落,江边村先后对隐斋公祠等文物进行抢救性维修,整治周边环境,拆除了祠堂前面的市场,逐步恢复古村落的环境风貌。同时,江边村委会还制定了保护管理办法,并成立了江边村古建筑群管理所,由专人对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进行造册登记,基本实现了古建筑的挂牌保护,落实了保护责任制。

如今的江边古村,以其合理的村落布局、精美的古建筑艺术、良好的环境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村落对精神、物质的追求,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成为岭南地区明清古村落的一处重要实例。

小档案

江边村位于企石镇境内。村内保存着明清时期的200多处民居、建筑,整个古村依山面水,山清水秀,古色古香,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村落格局,传统的文化生态和环境风貌也保存较完好,是闻名东莞的古村落。

江边村历史悠久,这里是东莞最早有人聚居的地方。古村西面的万福庵贝丘遗址,出土了大量彩陶、夹砂陶等史前遗物,是珠江三角洲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贝丘遗址之一。

据记载,江边黄姓始祖黄云萝因战乱,于南宋末年从湖北江夏迁居广东,约于元武宗至大年间(1308—1312)其第七代孙黄月聪开始定居江边。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江边村已成为以黄姓为主的宗族村落。

2009年,江边古村落被列为“广东省古村落”;2012年,江边村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江边村晋升“中国景观村落”。江边村历史遗产丰富,是珠三角地区原生态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