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 本乡本土为啥还“走读”(人民眼·本期聚焦·村官城居)
山西省昔阳县207国道旁的一处标语。李东杰摄
2014年11月22日,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村村民投票选举“当家人”。彭绍峰摄
2014年5月15日,浙江德清县举行“进村赶考”擂台赛,村干部、联村干部和返乡走亲干部参赛,现场观众评判。姚海翔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村官城居”逐渐多了起来。
一个村,找不着村党支部书记会怎样?
“我的前任支书,就是个典型的‘走读’干部,这几年在市区买了房,村里大事小情都推给我,我又不是主要领导,大事做不了主,村民一次两次找不着还能忍,第三次就要发牢骚。”一位村会计向记者大倒苦水。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上级党委将这个村党支部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调整,这位村会计也迎来了新支书。
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农村,推动党和国家“三农”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农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量基础性工作也在农村。村党组织、村委会涣散,作为群众主心骨的村干部“走读”现象,不可等闲视之。
村干部“走读”比例有多高?本土本村的村干部为何也“走读”?为什么不选长住在村里的村民当村干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村干部“走读”无可厚非吗?如何治理村干部“走读”,使其“不敢走”“不能走”“不想走”?前不久,本报记者奔赴黑龙江、福建、江西、陕西部分地区调查采访。
“走读”比例有多高?
统计口径不一,各地不同程度存在,但只占少数
不同地区对村干部“走读”的界定有所不同:有的将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的现象定义为“走读”;有的将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且影响了工作的才叫“走读”。各地统计口径不一致,但村干部“走读”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陕西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朱峰介绍,2014年上半年,陕西对乡村干部“走读”进行调查摸底。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村干部能够扎根农村、安心工作。陕西6.4万名村干部中,长期居住在村上的5.9万名;在市区或县城购房的5133名,租房的2003名,白天在村上工作、晚上住在市区或者县城的3351名。存在“走读”现象的干部,多数是在距离城区较近,交通比较便利的村,多数个人在村上或村外有企业或经营活动。
2014年4月上旬,陕西千阳县开展了一次村干部“走读”情况调查:全县379名村干部中,371名村干部坚持经常住村,8名村干部有时“走读”。不过,有些村值班制度坚持不够,存在脱岗溜号现象。该县2014年第一季度晚上暗访查岗3次,共有10个村值班干部不在岗。
江西省委组织部农村基层组织处调研员盛茵说,全省现有村“两委”干部9万余人,根据近两年来的不完全统计,村干部“走读”人数441人,“走读”形式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擅自离岗、旷工、不按规定值班等方面。
江西宁都县长胜镇人口7.1万人,圩镇集中了3.5万多人。镇党委书记李学文介绍,全镇除了3个村的主要村干部住村,其余17个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均住在圩镇。
人往高处走?
工作圈、生活圈向城镇转移,客观原因与主观动机并存
与县乡干部不同,村干部基本上来自本村本土,他们为什么也“走读”?
江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训国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干部不乏聪明人、能人,得风气之先,往往最先向城市流动,“人往高处走,不能简单地将‘走读’归咎于村干部”。
朱峰指出,随着城镇化发展,部分村干部在城区购买了住房,工作圈、生活圈向城镇转移。而城乡交通的便捷和现代通讯的发达,又缩短了城乡之间、镇村之间的时空距离,为“走读”提供了便利条件。
待遇较低也是部分村干部“走读”的原因之一。江西、黑龙江等省的村主要干部每月补贴平均为1000元左右。黑龙江宾县胜利镇山后村会计叶铁民说:“指着这点钱,连人情往来都不宽绰。”除了自家地,他又承包了60多亩。为了孩子上学,他也和几十户村民一起搬到了镇上居住。
“村干部为了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能提供更多务工或经商机会的城镇成为居住、生活的首选。”盛茵认为,而对于一些有经济头脑和自己产业的村干部,居住在城镇便于协调项目、资金,有利于自身发展。其中,又有一部分是作为在外务工、经商的“能人”回乡参选而当选为村干部的,在成为村干部前就已经在城镇居住。
黑龙江宾县居仁镇居仁村党支书刘大军就是这样,一直从事工程承包的他,为了孩子上学,2010年搬到县城。2011年作为能人当选为村支书。“这两年把主要精力放在村上,承包的工程量少了许多。”
“走读”无可厚非?
党和政府在农村的“触角”不灵,影响执政的群众基础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村干部“走读”,对社会治理的影响不可小觑。有一种观点认为,村干部把家安在城镇,符合人口梯度转移规律,无可厚非。
事实上,“走读”背后关联的是履职状态,关键是村“两委”能不能发挥作用,村里的大事小情有没有人管。
从政权体系讲,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阵地,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治理效能。周训国说:“如果村干部经常不在村里,乡镇干部靠谁摸清村情?缺乏村干部这一层次,政令在基层的畅通可能就受到影响,民意也得不到畅通。长期蓄积起来,可能影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江西宁都县委书记王四华认为:“如果党失去了基层组织,如同人体失去细胞。如果村干部‘走读’,党和政府在农村就失去了‘触角’。”
前不久,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镇新发村忙着土地确权,当了15年村会计的杨冬日就是一部“活档案”,全村1.2万亩土地,随便指一块,他能说出是谁家的。杨冬日说:“村民说不定啥时候去找你,有时晚上10点去家里哭诉,说土地确权的事;有时天刚蒙蒙亮就找你盖章,我要是住在城里,村民就没这么方便。”
村干部也有不少苦衷,不少人自称“豆饼干部”——“上挤下压”。不仅村民要求越来越高,村级事务繁杂,来自上级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加大。黑龙江省宾县组织部部长兰淼指出:“对村干部不能管死,更不能撒手不管,而应思想上教育、用简易有效的制度管理、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约束,使其能够履职尽责。”
“能人难选”吗?
农村“空心化”,乡村治理缺能人,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
既然有的村干部长期“走读”,为什么不选长住在村里的村民当村干部呢?
乡村治理“能人缺失”问题凸显:“黑头发进城里,白头发留田里”,大批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农村凸显“空心化”,一些村留守的大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陕西千阳县城关镇北台村,户籍人口1003人,但常住人口仅剩300余人,不足总人口的1/3。村级干部后备力量不足,是各地比较普遍的现象。
不少地方党员队伍普遍老龄化,村干部后继乏人。记者在千阳采访时获悉,50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占52.8%。
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在不同地区也冷热不均。陕西宝鸡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郝晋升,曾任千阳县委书记,他在两个城区工作过,“在城郊,村子比较富裕,村干部是香饽饽,竞争很激烈;在千阳这样的山区县,村干部缺能人、缺人才。”
“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困扰就是‘无人可选、能人难选’。”黑龙江省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衍春感慨,即使选一个住在村里的村民当村干部,也难保几年后不“走读”。
“紧箍咒”管用吗?
严字当头,明察暗访,以作风转变除“走读”之害
村干部“走读”现象,折射的是干部作风问题,干部沉下去,作风才能立起来。
黑龙江、福建、江西、陕西等地结合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村干部“走读”问题纳入整改范畴,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村级干部队伍为民服务意识,以作风转变除“走读”之害,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4年3月以来,福建宁德市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整顿,对26个村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缺职、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的村级党组织,进行调整充实,新任命22名党支部书记,配齐了4个不健全的党支部班子。
陕西宝鸡市最近两年对240个软弱涣散村和后进村党组织集中整顿:采取选派“第一书记”、镇街机关干部下派等方式,及时调整那些不负责任、能力不强、作风不实、群众威信低的村干部;调整村级班子46个,更换村级党组织书记35名。
江西把“走读”情况与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挂钩,奖优惩劣,对因“走读”致使工作延误,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严格问责。近两年,共查处村干部“走读”120人,其中通报批评100人,诫勉谈话20人。
江西宁都县长胜镇,则设立治理村干部“走读”问题暗访小组,由镇纪委书记任组长,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不定期突击查岗。每出现旷工或“走读”一次的,扣发当月补贴50元。一个月内累计旷工或“走读”达到3次以上的,是村党支部委员的,予以免职;是村委会委员的,依法予以罢免。
碰了“高压线”咋办?
“目前,治理村干部‘走读’大体处于‘治标’阶段,使其‘不敢走’。要实现‘治本’,使其‘不能走’‘不想走’,还需要综合治理、政策配套。”何衍春指出。
织密“制度之笼”,让村干部“不能走”。江西宁都县规范村干部日常工作考勤及值班制度。在村部、村民聚集地张挂包含轮值坐班人员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的值班公示牌,方便群众联系及社会监督。实行村干部轮值坐班,确保村部每天有工作人员值班,值班日必须在村居住。
盛茵说,结合全省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将在全省推行乡镇干部在村担任“双助理”制度,每个村安排2名乡镇干部分别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明确在村工作任务,确保在村工作时间,充实村“两委”工作力量,以乡镇干部作风转变带动村干部作风转变。
陕西省委领导则要求,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把“不离乡”“不离土”作为村干部任用条件之一。周训国说:“对那些长期‘走读’、不负责任、失去民心的,结合这次村‘两委’换届,坚决不能让他再干了。”
留人留心卡在哪?
让村干部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盼头
作风转变是前提,待遇保障是基础。陕西千阳县建立了村干部补贴动态增长机制,坚持每两年提高一次村干部补贴,鼓励和提倡村干部兼职兼薪提高报酬待遇。
张弛有度,让村干部既能不影响工作,又能照顾自家事情。江西宁都县要求,非轮值的村干部,在没有集中任务时,允许返回县城、圩镇居住。陕西千阳县坚持“宽严相济”原则,不搞“一刀切”,推行弹性工作制、去向公示制,实行人性化管理。
周训国认为,从根本上治理村干部“走读”问题,还是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多为村民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离不开改革创新。为此,宁都县固厚乡的村干部在光明正大地“走读”——由于不少村民已经搬到圩镇居住,逢圩日,固厚乡要求各村安排村干部轮流在乡便民服务中心集中上班,便利村民办事。
前来申请土坯房改造补助的贵坑村村民刘文生告诉记者:“几分钟就搞定了,村干部走两步直接就把材料交到镇政府,干部群众都方便。”乡党委书记赖玉香说:村民在哪里,基层组织的服务就要覆盖到哪里。
村干部不容易,上至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实,下至邻里间家长里短的处理,村民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村“两委”的战斗力如何,村干部的状态如何,是中国乡村治理的一件大事。
(余清楚 吴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