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投两千万助"毒村"民生建设 338名毒犯在逃贩毒回流"抬头"

28.12.2015  09:26

人民网汕尾12月28日电 (林龙勇) 曾经让人谈毒色变的“毒村”,涉毒“堡垒村”和“重点村”已经不复存;公安民警、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走访,不再出现“暴力抗法”……近日,本网跟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国家禁毒办公室联合组织的“中国禁毒2015”采访团深入广东省汕尾陆丰市博社村,探访“毒村”变形记。据悉,目前陆丰在逃毒犯338名尚未彻底抓捕,由于贩毒网络仍然存在,贩毒回流有所抬头,出现从外地制毒后运回陆丰市进行交易的现象。

如今的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林龙勇 摄

重返“毒村”:出入自由通畅  两年“蜕变”兴发展

22日上午,本网走进曾经的涉毒“堡垒村”——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看到正在修建的小学大楼、硬底化的水泥村道、一片片的荔枝林、一个个新开垦的鱼塘……村民的各项生活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据了解,陆丰曾于1999年、2011年两度因毒情严重被国家禁毒委挂牌整治,其制造冰毒产量一度占全国缴获份额超过三分之一。而当地“三甲地区”(甲子、甲东、甲西三镇)的村制贩毒犯罪一度泛滥到“家族式运作、产业化经营、公开化生产”的程度。2013年12月29日,广东警方出动三千多警力和直升机封锁扫毒的博社村就在甲西镇辖区内。

以前几百名警察进出村都比较困难,村里组织一帮小青年开着摩托车,警察一进来就被围住、堵住。”陆丰市甲西镇派出所驻博社村的民警介绍,经过两年来的整治,现在的博社村,就算只有三四个警察进村也没问题。

为什么以前有些村民会制贩毒?汕尾市市长、禁毒委主任杨绪松指出,这与整个地方发展水平有关,村民没有多少活干和挣钱的门路,就容易搞一些“歪门邪道”,所以对一些较贫困的村采取帮扶措施。

两年来,汕尾市政府投了两千多万帮扶博社村,改善水利、电网等重点民生问题。2015年,博社村新开发了2万多亩鱼塘,疏通清理了排水灌溉沟渠,支持鼓励村民从事蔬菜、果林种植和水产养殖,大力治理脏乱差问题,各个涉毒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

现在村里的经济以农业、养殖业为主,如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番薯,养鱼、虾、蟹等。”陆丰县甲西镇博社村现任村支书蔡龙秋表示,村民的面貌好很多,生活垃圾也有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