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老支书坚守贫困村20年摘掉贫困村帽子

13.08.2014  18:51
多年来,林秀运修村道、通水渠、搞产业,一心带村民脱贫致富。他说:“我只想努力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近日,记者经过325国道,车子沿着那田公路驶入阳东县那龙镇西就村。脚下崭新平整的柏油马路直通田畔,两边成片绿油油的“发财树”随风飘摇,田头蜿蜒曲折的灌溉渠正淌着涓涓细流……一派勃勃生机。“几个月前,这里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如今的新气象,离不开村支书林秀运的努力付出。”随行的那龙镇政府工作人员说。

  1952年出生的林秀运,1993年担任西就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林秀运修村道、通水渠、搞产业,一心带村民脱贫致富。他说:“我只想努力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停建10年的公路终通车

  当日,正值那龙镇圩日。中午,赶集完后的林老伯踩着脚踏车,沿着那田公路正慢悠悠地往西就村邓水自然村的家中赶。“以前,去镇里赶个集要走个把小时。现在路修好了,骑车十多分钟就到了。”林老伯指着眼前8米宽的柏油马路乐呵呵地说。

  早在2003年,原田畔镇并入那龙镇时,为了方便原田畔的群众与那龙镇政府的联系,上级决定通过“土地换置”的方式,在那龙至田畔间建一条长约9公里的那田公路。但在2004年,当工程建设到距那栋村还有约600米时,工程却遭到了村中12户村民的阻扰,导致公路建设停止10年之久,无法通车,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村里经济的发展。“以前种点稻谷都是肩挑手扛拿去卖,费时又费力。特别是下雨天,不是水浸就是路烂,连走都不能走。”村民林国富说。

  林秀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林秀运抓住时机,连同村干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将建路通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入群众,挨家挨户做工作,劝导群众接受“土地置换”。“起初,他们都是不同意的,经过几次劝说,帮他们解释通路好处后,他们也没有再阻挠了。”林秀运说。

  今年3月,停建10年的公路终于通车。公路的建成也带动了沿路经济的发展,原来丢荒的田地有人愿意承包了,南瓜种植基地、花木苗圃场等农业生产项目也纷纷落地西就村。

   发动村民种发财树增收致富

  西就村原来主要以种植甘蔗为主,但因为道路不通,甘蔗只能先通过水运运到325国道旁,再换装汽车。这一来一回,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不安全。怎么脱贫,怎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一直困扰林秀运。

  2012年西就村被确定为扶贫村,驻村干部黄秋伟来到西就村,在了解西就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向林秀运提了种植发财树的建议。经过深入的市场考察后,林秀运发现发财树的种植投入少利润高,种植两年后出售可以净赚20元/株,除了一年施肥除草两次,不需要什么特殊技术要求。

  林秀运以村集体带动的方式,发动村中20户贫困户一起种植发财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两年来,以扶贫单位支持一点,贫困户自己解决一点的形式,共筹集到20万作为农业生产启动资金种植发财树,帮扶贫困户20户和村集体种下共80多亩4万多株发财树。按照目前每株售价40多元,除去20元/株的成本,可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收入90多万元。

  争取资金改善农业生产设施

  “再过个三五天,水渠就完工了,村民灌溉再也不用担心用水了。”时下,正值晚稻育插秧季节,林秀运眼看着4公里的灌溉渠即将竣工,高兴得合不拢嘴。

  林秀运介绍,西就村原有的水利条件落后,不下雨时易犯旱,下雨时就犯涝,加之田贫地薄,交通不便,村民生活非常艰辛。有条件的村民还能自己购买抽水机,但家庭条件不好的村民就只能靠天吃饭了。“以前农田缺水严重,有些田丢荒了,有些就承包给别人了。”村民林荣双告诉记者。

  今年,林秀运通过与水利、农业部门协调,向上级争取资金141万元资金建设清湾仔水库南面2.5公里引水干渠,38万元资金建设西就村姜屋垌灌渠修复工程,90多万元建设白石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4公里“三面光”灌溉水渠,确保整个西就村10条自然村2500多亩水田能正常灌溉,同时其他的农业生产活动正常用水也得到保障。

  如今,西就村路也通了,水利也改善了,进驻的农业生产项目越来越多,还拥有了文化长康、篮球场、阅览室等一些设施,村民离脱贫也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