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涛沙锥鱼研究成果视频被共产党员网用作远程教育学习材料

24.10.2014  17:49

今年8月26日,全国党员网络学习平台——共产党员网上推出了题为《从野性到驯养》的学习视频,介绍了我校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高级工程师杜涛完成的多鳞鱚(沙锥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成果。

多鳞鱚(Silver sillago),俗名为多喜鱼、沙锥鱼、沙钻鱼、船丁鱼、麦穗,为世界性浅海鱼类,具有广温广盐的特性。其肉质鲜嫩味美,含有一种具有5个双键的长链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对治疗心血管等病有疗效。同时它既是经济性食用鱼类,又是著名的沙岸游钓鱼种,深受垂钓者喜爱。

近几年来,多鳞鱚鱼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从2003年市场售价20~30元/kg上升到目前的100~110元/kg。捕捞者为了追逐利益进行过度捕捞,导致多鳞鱚鱼自然资源濒临枯竭。

2012年10月,杜涛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厅“多鳞鱚(沙锥鱼)繁殖生物学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后,克服经费不足等重重困难,在多鳞鱚亲鱼采捕、培育,以及人工育苗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在我校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雷州市汇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东海岛基地进行了规模化全人工育苗试验,在雷州、湛江等地的养殖基地进行了多鳞鱚高位池养殖、多鳞鱚与南美白对虾高位池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多鳞鱚人工养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3年年初,在省科技厅和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共同资助下,该项目通过湛江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并于同年6月获得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鳞鱚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突破,对于调整水产养殖业结构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2013年年底,中组部、中宣部等部委要求广东省科技厅拍摄几部涉海科技成果的宣传、教育视频,学校科技处向省科技厅推荐了杜涛团队的多鳞鱚研究成果。省科技厅随即委派广东省科技信息中心到我校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雷州市汇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硇洲岛等地进行了拍摄,于2014年初完成了题为《从野性到驯养》的专题片并上载至共产党员网供全国党员学习观看。

点击观看视频 :《从野性到驯养




(新闻主编:张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