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将深化“慈善回归民间”内涵实施23条举措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07.01.2015  03:22

  1月5日,广州市民政局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座谈会。广州市有关部门、各区、县级市民政局、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各慈善组织、捐赠企业负责人等共80多人参加会议。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对《意见》进行了全面解读。

  广州市民政局局长庄悦群在发言中表示,下一步,广州市将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进一步深化“慈善回归民间”的内涵,理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将政府的定位重点体现在深入推动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形成以社区为基础,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主要将包含6个方面共23条举措。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开发重疾救助信息平台

      按照《意见》要求,为进一步强化慈善的扶贫济困功能,除了全力打造扶贫济困精品项目,切实发挥慈善在救急难中的重要作用之外,广州还将全面整合慈善项目资源信息,完善社会救助和慈善资源之间的对接机制。

      在今年内,广州市民政局将从困难群众的急需入手,开发广州重疾救助信息平台及其手机应用程序,方便社会公众为重疾救助项目捐款,更方便患病群众寻求救助资源,同时政府的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包括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系统,也将逐步向有需要的慈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实施慈善组织等级评估

      为进一步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广州将全面实施《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积极主动帮助慈善组织解决在登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还将加大政府对慈善组织资金支持力度,并全面实施慈善组织等级评估制度。将要出台的《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拟对依法登记成立满1年且不超2年的社会组织,重点是为困难群体服务,体现扶弱济困宗旨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给予3万元的扶持资金。

      试行募捐管理二维码认证

      在慈善募捐方面,为进一步规范慈善募捐管理,广州也将采取四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简化募捐许可备案手续。二是试行募捐管理二维码认证。对每个慈善组织的每个募捐项目设置募捐信息二维码,公众只要扫一扫,便可知晓全部募捐信息。三是强化募捐违法违规处罚。四是加大慈善组织募捐能力建设。今年的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期间,将举办慈善募捐的专题培训。

      进一步健全慈善生态体系也是广州市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首先是要倡导“募用分离”,支持在款物募集方面有优势的慈善组织募款,用以资助有服务专长的慈善组织运作项目。

      其次是将积极推动区级慈善会转型发展,逐步将区级慈善会打造成为辖区慈善组织集结地、孵化器,发挥辖区慈善事业发展的枢纽作用;明确区级慈善会要将重点放在资助社区慈善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立足社区、为社区服务的慈善组织。

      此外,还将大力培养慈善人才,同时广泛传播现代慈善文化。

      广州还将进一步推动慈善活动形式的创新。不断创新慈善项目推介会。2015年第三届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将围绕“社区慈善、人人可为”的主题,推动慈善推介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

      同时,积极培育网络和媒体慈善形态,探索发展宗教慈善活动,全面发展大众慈善活动。宗教团体可依照相关规定,申请设立专项基金管理机构、基金会或者民办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医疗机构。

      建立慈善信用记录制度

      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进一步完善慈善监督体系。

      首先是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同时发挥慈监委专业监督和联合会行业自治作用。今后“广州慈善”微信公众平台将设立投诉举报专栏,社会公众只需关注微信公众号,发现有违法违规慈善活动,可随时提交投诉举报信息。

      其次是要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抽查和社会关注热点的专项检查。对募集资金100万元以上的慈善项目将纳入市民政局重点监督,慈监委也将不定期抽查。对媒体曝光或社会关注的项目,开展行政执法,慈监委也会予以专项监督。

      逐步建立慈善信用记录制度,包括慈善组织、慈善组织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捐赠人、受益人四个主体的信用记录。对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从业人员违法违规的,由民政等部门依法处理;对捐赠人诺而不捐,受益人挪用、滥用捐款等行为,民政部门也要积极支持权利人依法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慈善信用记录今后将逐步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与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相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