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对口帮扶揭阳 35条贫困村脱贫人均收入翻番
■开篇语
由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第二轮东莞对口帮扶揭阳工作目前已进入尾声。近日,记者前往多个受助贫困村实地走访,深入一线收集权威信息,力求立体呈现对口帮扶、协同创新谋发展的深厚友谊和工作成效。即日起,本报将从党建、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电商开发等多个领域切入,推出莞揭对口帮扶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2012年,交通并不便利的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甲埔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仅3000元,如今已变身供港果蔬基地,每天向香港提供超过3500公斤的无公害蔬菜,集约化农业种植后,农民年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而普宁市云落镇云楼村基建严重滞后,村道泥泞难行。而如今,村里的公路已经修整完毕,文化广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也全面配备。
据揭阳市委副秘书长、东莞市扶贫开发“双到”驻揭阳市工作组组长陈智武介绍,截至今年8月,东莞市对口帮扶揭阳市共统筹落实帮扶资金2.64亿元,其中落实帮扶揭西、惠来、普宁三个重点帮扶县(市)资金8068万元,落实帮扶35个贫困村资金1.83亿元,村均统筹资金522.9万元。受帮扶的贫困村目前村集体收入均已突破10万元,人均收入实现了翻倍增长。
陈智武说,为了让扶贫的成效得以延续,扶贫工作组还建立起了长效保障机制,由东莞相关镇街继续投入资金,推动各受帮扶村成立各类扶贫济困 基金 会、 金融 互助会等组织,制定长效民生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贫困村、贫困户能够内生创新发展。
贫困村变身“供港蔬菜基地”
甲埔村位于揭西县棉湖镇郊北部,距镇区2.5公里,距揭西县城38公里,是一个面积仅为0.75平方公里的纯农行政村。作为东莞茶山镇对口帮扶的村落,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之前,该村村民 经济 收入主要以养殖奶牛、种植农作物及输出劳动力为主,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0.95万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3111.4元。
据东莞茶山镇扶贫开发“双到”驻甲埔村工作组组长卫杰波介绍,工作组于2013年6月进驻甲埔村后发现,由于绝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村里有大片土地无人料理导致荒废。尽管甲埔村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都非常适合果蔬种植,但村民担心辛苦种植的农产品没有销路。
针对这一情况,卫杰波等人将本地的产出优势跟珠三角的市场结合,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按照“百亩起步、建立冷库、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模式,多方筹措资金,开发了一个果蔬种植示范基地,以标准化的“示范种植”带动农户参与种植。
目前,产业基地一期规划项目全部完成,由于基地出产果蔬品质好,在香港市场口碑良好,订单十分稳定。为此,该基地今年逐步向农户(贫困户)派发二期订单,光这一项,累计为村集体增收28.3万元,同时也带动100户农户(贫困户)参与了“订单到户”种植,每户每年实现增收2万—3万。当前,在占地一百多亩的果蔬种植基地里,每天都有不少受基地雇佣的农民正在田地紧张地忙碌。在基地旁,还有一个可储藏近百吨蔬菜的冷藏库也正式投入运行。基地的蔬菜在这里经过清洗包装,发往东莞过关后,很快就可以到达香港市民手中。
社工帮扶走近留守儿童群体
而由东莞石龙镇帮扶的普宁市云落镇红光村和云楼村也经历过同样的蜕变,当地驻村干部告诉记者,石龙共计为两个村统筹投入资金170多万元,在村道建设、公共设施、教学条件、便民服务等方面进行大量优化,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云落镇的云楼村,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村里只有一所小学,在扶贫工作组入驻之前,学校里面办学条件落后,操场上满是泥泞。扶贫组进驻后,不仅统筹资金将操场,校门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还发动东莞爱心企业,扶持修建了一栋四层的“唯美”教学楼。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云落小学不少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不少学生出现内向、自卑等状况,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石龙镇还请来了不同的社工,轮流来给孩子们上课,通过手工、礼仪、讲故事和团体协作等活动,全力提升小朋友们的精神面貌。据社工介绍,有一位在舞蹈兴趣班学习的留守儿童突然不想学习了,社工老师了解后积极沟通,发现是其他同学笑话她跳得不好看,在社工的 心理 辅导下,该学生找回了自信心,重新出现在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