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近期新增36条跨镇公交线路接驳地铁

17.06.2016  09:43

制图/杨智宏

东莞时间网讯   与地铁2号线的接驳公交能否增加线路和密度?规划的公交站场能否真正落地?公交站场的充电桩等配套是否也该写入规划?昨天,市交通局组织召开两场听证会,听取市民、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组成的听证代表对《东莞市公共交通规划修编(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修编》)和《东莞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规划》(以下简称《衔接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市交通局对听证代表的有关建议和意见进行现场回应,称将吸收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规范方案,并表示《衔接规划》将会在今年内实施。

近期新增36条跨镇接驳公交线路

规划修编》显示,近期核心城区范围内将新建14个片区公交枢纽,包括鸿福路站、西平站等14个地铁站附近都将新建公交枢纽,并配置更多公交线路和公交站,同时,还将对南城医院、第一国际、文化广场这3处的公交枢纽进行改扩建。

其中鸿福路地铁站未来会成为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站,在该站设立的公交枢纽面积将超过10万平方米,将有14条线路的公交车在此接驳。而西平地铁站未来可换乘莞惠城轨,因此这里也将设置1个公交首末站和2对公交停靠站,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接驳的公交线路将有10条线路。

衔接规划》以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整合各种交通资源,合理布局各类接驳设施,在车站周边形成高效的交通接驳系统,促进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形成。整个规划考虑的范围除了地铁2号线,还包括未来开通的地铁1号线、3号线、莞惠城轨和穗莞深城轨等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期限为2015年-2020年。

衔接规划》从轨道沿线公交线网衔接、衔接公交车辆和战场规模、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等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将增加接驳公交车辆370标台,并将在轨道沿线镇区增加19个首末站和17个综合车场,总用地规模约6.29万平方米。而针对地铁2号线,目前已经有14条公交线路完成优化,其中取消并被其他公交替代线路10条,调整线路走向4条。

衔接规划》显示,近期实施计划包括:调整9条跨镇公交线路,新增36条跨镇接驳公交线路;增设56条沿线镇区接运公交线;建设22座公交枢纽站和首末站。

公交收班时间原则上与地铁配套

目前地铁2号线已经开通,周一到周四,地铁的收班时间是晚上10点半,到了周五和节假日等延迟到晚上11点。而目前公交车往往在10点半之前就已经收班,这给市民的出行造成很大不便。这个问题也成为听证代表的关注点之一。

对此,市交通局总工程师钟永刚在听证会后接受采访时说,原则上公交如果与地铁接驳,在收班时间上肯定要配套,在具体操作上,需要与公交企业进行具体商量。

公交站场能否落地受听证代表关注

听证会中,有多名听证代表提出,在鸿福路站、西平站等2号线站点附近应该增加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运行班次。听证代表曾丽华来自虎门,她认为2号线虎门站离镇中心比较远,建议增加从镇内直达虎门站的公交线路。听证代表文泉则建议,2号线哈地站只有两条线路接驳,其中一条线路的站点距离地铁站有1公里远,这无法满足附近几个大型小区市民的出行。

同时,听证代表们对公交站场的规划表示赞同,但也提出新建公交站场需要不少的用地,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东莞,这些规划的站场最终能否落地成为他们心中的疑问。

对此,钟永刚说,关于增加线路和密度的问题,未来会根据需求和客流量现状进行动态调整。而针对站场能否落地的问题,他说,在规划的调查研究阶段,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然后跟国土、规划等部门做过衔接以后,才把有可能落地的站场写到规划里。

钟永刚在听证会的最后说,召开听证会是为了听取更广泛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将对听证会内容进行一条条梳理,吸收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对规划进行完善,争取在1个月之内完善方案,并在今年内开始实施《衔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