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群众的心碑

06.07.2015  19:49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当代著名诗圣臧克家先生诗中的一段。其中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习仲勋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一生践行群众路线,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永远的心碑,传诵至今,成为佳话,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也正因为是“心碑”,习仲勋同志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他的思想业绩不但见之于档案文献记录,更蕴藏在同他有过各种接触的干部群众之中,成为不可多得的瑰宝。

为了把这些瑰宝挖掘出来,教育当代,传于后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采访组的同志们,在党的十八大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花三年时间,行程上万里,采访上百人,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从中精选出这部《习仲勋与群众路线》采访实录。这既是穿越时空寻访历史之旅,更是接受党的群众路线光荣传统教育之旅。正如书后的介绍语所言:“没有‘据史料记载’,没有‘文学化创作’,只有最原始的访谈实录,还原群众口中最真实的习仲勋。”这一点,是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也是这部书的真实动人之处。

这部书用对话的方式和讲故事的方式,从践行群众路线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怎样的习仲勋同志呢?

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时刻惦念群众安危冷暖、喜怒哀乐,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的习仲勋同志。

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期间,梁广大担任地处珠三角的南海县县委书记,亲眼目睹了习仲勋同志是如何实事求是处理广东群众性偷渡外逃事件的。不但由此引发了富民为本的农村经济改革,还借用倒逼机制,向中央要来了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特许。是什么力量使习仲勋同志冒着政治风险,没有把大批偷渡外逃的人当作“异己分子”来处理,反而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政策找原因呢?那就是对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正如梁广大所言:“习仲勋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对群众的感情非常深,接触过他的群众对他的感情也非常深。他无论到哪里、是什么身份,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共同的话题。群众过得穷,过得苦,对于他来说是最焦急、最忧虑的;群众的日子过得好了,对他是最大的慰藉。”正所谓,大爱无疆,大爱无垠。这种大爱,来自真正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来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

时任广东梅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胡其达回忆起到梅县调研的习仲勋同志,是这样描述的:“他戴着草帽,走在泥土地里,把裤腿绾起来,非常自然;他见到农民,和他们打招呼,谈话都很随和。农民见到这么大的领导来,有时候会双手和他握手,习仲勋同志也会还以双手相握,非常平易近人,非常亲切。”那时,梅县的老百姓还很穷。习仲勋同志指示当地干部说:“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群众吃饱饭又有零花钱。”这是对大爱的又一种注解。

对群众的大爱无所不在。国家一级演员贠恩凤回忆了这样一段往事。一次,贠恩凤夫妇看望习仲勋同志和夫人齐心同志。谈了很久方才离去。“当我走了约有50米的时候,只听习老高声叫我:‘恩凤,你还记得我给你写的啥话?’我立即返回,跑到他们跟前说:习老,我记得。你要我‘唱群众喜爱的歌曲,做群众喜爱的歌手。’习老说:‘对!记住就好,就要按这样去做。’”这话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时刻站在群众立场、把人民群众视为共产党人“上帝”的习仲勋同志。

在广东佛山担任领导工作期间同习仲勋同志有过许多接触、并结下忘年交的卢瑞华,这样描述习仲勋同志:“在他的心目中,无论他自己身在何地,在广东还是在北京,无论广东发展成什么样,超过了香港也好,超过了台湾也好,所有那些成绩、政绩,都不及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更让他关心。对于习仲勋同志来说,人民过上好的生活才是他最关心的终极目标,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今天,发展程度已经今非昔比,改革也更加全面深入。然而,却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想一想,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改革究竟是为了什么。上述这一番回忆,这里面体现的精神与追求,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心里记挂着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听得进群众的心声。习仲勋同志来广东工作时,李美清是广东省委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她一直记着,下乡的时候,习仲勋同志总是强调:“群众要说什么,一定要让人家说,我们一定要认真听。群众说得对的,我们就听,就照办。有时候有些群众的理解可能有偏差,那我们就帮助群众做工作,努力让他转变认识。但这个前提一定是要听,要倾听。”倾听群众呼声,说起来很容易,做到却最难。关键是心里有没有群众,心里把他们真正摆在什么位置。在习仲勋同志心中,始终有一个“上帝”,不是别人,正是人民群众。

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时刻践行群众路线、调研于民、问计于民的习仲勋同志。

厉有为担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时,同习仲勋同志有过许多交往交谈。在他的记忆中,习仲勋同志谈得最多的,是党的群众路线;体会最深的,也是群众路线。习仲勋同志曾经对他说过:“不走群众路线,就不是中国共产党。”还说:“我们党内有官僚主义、不关心群众疾苦、高高在上的坏作风。这种作风一天不除,就会日复一日地损害我们党在人民心目中的信誉。”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党的信誉,像生命运行一样践行群众路线,这就是习仲勋同志心中的太阳。

厉有为还回忆说,习仲勋同志曾经跟我谈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革命战争年代,要取得胜利靠的是群众路线;建设新中国取得成功,靠的是群众路线;你们改革开放,也要走群众路线。什么时候我们抛弃了群众路线,什么时候我们脱离了群众,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要失败。”

习仲勋同志还嘱咐厉有为说:“特区就要‘特’在改革开放上,‘特’在敢闯敢试上,而绝不是‘特’在生活上、‘特’在提高待遇上。相反的,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不但不能‘特’,还要继续发扬光大。”这正是大道至简,常温常新。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习仲勋同志在广东主政期间,张帼英是仁化县委书记。她回忆说,习仲勋同志一再强调县委领导一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说你们要大胆干、大胆闯,干错了,改了就好,省委不会责备你们,还表扬改得快的县委领导。在她的记忆里,“习仲勋同志跟我讲得最多的是:‘共产党的干部要真心实意替群众着想,抓紧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要不然对不起老百姓啊!’”张帼英说,他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深深影响了一大批人,为各级领导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张汉青这样评价习仲勋同志:“他用自己一生的实践来书写‘群众路线’这四个大字。”

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习仲勋同志。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道理明白,是要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能够经得起群众的检验,但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

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后,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农村实行的产量承包制问题。时任广东省委秘书长的杨应彬回忆说,习仲勋同志来广东后,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他在从化调研中,专门对农村产量承包制做了研究,肯定了这种做法。回到广州,明确指示要在全省推广。当时有人表示担心。习仲勋同志坚决地说:“怕什么?只要能增产就是好办法!这两个大队我已经批准他们继续试验,错了我负责!”杨应彬一直记着这件事,对采访组的同志表示:“今天回顾起这件事来,对习仲勋同志这种敢作敢为、大胆负责的精神,我感到由衷地钦佩。”

习仲勋同志说过,只要对人民群众有利,我们就干。这就是他心中的一杆秤。亲身目睹了习仲勋同志正确处理广东群众性偷渡外逃事件的方苞回忆说,我一直记得习仲勋同志说过的话:“有些做法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就要改正过来;有的情况做错了,要敢于承担责任。这样老百姓的气就顺了,顺了以后,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不会受影响,而且老百姓会更信任你。”

从这部书中还可以了解到,凡是接触过习仲勋同志的,都反映他亲民、民主。只有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最后,我想引用习仲勋同志回忆周恩来说过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一个好的领导,要善于坚持正确意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还要有勇气放弃自己的错误意见;要善于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也要敢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这就有了民主,自己就能兼听多听,兼听则明嘛。”

践行群众路线,永远在路上。时代呼唤着习仲勋同志等老一代革命家身上体现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精神,呼唤着他们的大爱无疆的大海情怀。这就是今天出版《习仲勋与群众路线》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