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杨云滨副书记深入基层看望“三下乡”学生
每年的7月到8月,是在校大学生们“下乡”实践、接受锻炼的重要日子,今年也不例外。8月上旬,学校党委杨云滨副书记一行先后到揭阳市普宁市麒麟镇、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看望了“宁夏·盛夏”服务队和“医学启航”服务队,跟随着下乡队伍的足迹,开展了一场下乡之旅。
参与活动,走访烈属
杨云滨副书记一行抵达普宁市麒麟镇水寨村,与当地村委对接后,便与下乡的学生前往当地的烈士家庭,为红军老兵的家属送去问候和米、油等生活必需品。烈士郑哑伍家门口高挂的牌子“光荣之家”却熠熠生辉。光荣之家四个字囊括了烈士用生命给这个家族带来的荣耀。爱国之心不死,烈士之魂永存。“不管在什么时候,国家需要我们,我们都会站出来,就算我现在没有年轻时的身强体壮,也想为国家出一分力。”郑哑伍的孙子正气十足的说。大叔今年58岁了,头上已有不少白发,但岁月并没有偷走他那颗爱国的心。
村民们的朴实让杨副书记感触很深:“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朴实,那种对人生的看法,都是给我们的营养,是需要我们去汲取的。”
村委座谈,拉近距离
慰问烈士家属结束后,杨副书记与水寨村村委的干部举行座谈,了解“三下乡”队伍的活动开展情况,对水寨村村委对同学们下乡活动的支持表示了衷心地感谢。并告诉在场学生:“将政策落实到位、利用好获得教育的机会、充分的了解民情,只有把握这三点,下乡活动才有意义”。水寨村村委主任也表示,只要是对村民们好的活动,村委都会大力支持。简单的座谈增进了了解,拉近了距离。
亲切交谈,鼓励学习
杨副书记亲自来到了队员三角巾包扎和血压测量培训的现场,给队员们送去鼓励。为了不打扰队员们的培训,杨副书记一行来到后便径自在会议室后排坐下,观看同学们的分组轮流包扎以及讨论情况。培训结束后,杨副书记与队员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告诉队员们,能够在暑期跟大家一起学习一起体验一直是他的一个心愿。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他成了国家上山下乡的最后一批人,在以农民身份生活的一年多里,他所经历的生活对他后来走过的路以及心路历程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在与党和国家的高度契合中,鼓励社会主义国家青年人的我们,到农村、到基层、到社会最原始的细胞去学习,去思索、去实践、去感悟,积极向社会这片土壤汲取营养,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充实。杨副书记指出,希望大家能够把握好这次机会,把回馈社会的决心,把广东医科大学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真正的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反映基层百姓的心声,相信若干年后,这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经历将记忆犹新,并可能受用终身。
心系学生,关注生活
由于目前正处于夏季,省内各地温度偏高,杨副书记在揭阳市普宁市麒麟镇和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看望“三下乡”队伍时,送去了大米、食用油、凉茶和饮用水,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身体,谨防中暑。杨副书记在看望两支服务队时叮嘱同学们睡地板要用垫子把地板和席子隔开,注意防潮、隔潮,多喝水,防止中暑,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新生参与,高度赞扬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走访的过程中,杨副书记还遇到了一位特殊的“三下乡”队员,他就是我校2016级药学新生吴松鑫。在得知服务队有这样一名队员时,杨副书记也不禁对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对他未入校门便以广东医科大学学生的身份跟随整个服务队去宣传、走访赞不绝口。“今天受到杨书记的赞扬让我感到意外,我一个准大学生来和师兄师姐一起做活动,只是想获得一种喜悦罢了,书记那励志的话,给予我们力量,给予我们关怀。我会遵循书记的话,将所学知识用到实处,在活动中获得实用的社会经验。将社会经验与大学所学知识相结合,拼搏出一个五彩绚烂的人生。”吴松鑫同学在下乡日记中留下了这浓厚的一笔。
据悉,这两支“三下乡”队伍只是广东医科大学众多下乡队伍中最普通的队伍,在湖南、广西甚至遥远的四川甘孜,还有一大群放弃假期休息的同学们,在最基层的乡村,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在下乡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教育,拓展见识,增长才干。
学校团委许崇泰副书记、吴树高老师和相关年级辅导员一同前往看望学生。(文/校团宣 何翠华 李泽祺 图/校团宣 编/周圆 审/蔡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