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青是怎样炼成的?杰青优青话你知

04.03.2015  19:02

  “英雄不问出处,第一学历即便不好也要坦然面对!”对有些第一学历学校非名校的申报人选择回避或淡化这一点的现象,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张立志教授强调,自信在答辩过程中更为重要。

  1月5日,华南理工大学在励吾科技楼召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培育对象座谈会。学校副校长章熙春出席会议并讲话,科学技术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财务处等相关部处负责人,学校杰青、优青、省杰青代表及全校80余位青年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会上,学校杰青代表张立志和优青代表章秀银、李国强三位教授分别讲述了自己申报项目的心路历程,并结合答辩PPT进行了详细的经验介绍。5次申报并最终获得通过的张立志教授表示,杰青申报周期长、环节多,因此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和准备,各个方面不能有短板;申报材料既要有指标又要有情节,既能让内行公认又要能打动外行。章秀银和李国强则提醒,申报过程中一定要邀请多位同行专家评阅指点,虚心接受专家意见并调整,最终达到“专业性”和“科普性”的平衡。

张立志教授分享申报经验

  三位教授认为,申报过程中要学会“讲故事”,用自己几个具有关联性的代表成果将个人研究经历串联成一个“故事”,从而打动评审专家;而在答辩过程中对自己学术成果的评价,三位教授一致强调,切忌主观,要用“牛人牛刊”等第三方的正面引用与评价来证明自己在本领域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三位教授还分享了申请书撰写技巧、答辩PPT制作心得以及申报过程中的其他注意事项等内容。

  科技处负责人对2014年7月正式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学校杰青、优青、省杰青获批情况和学校对青年人才培育的相关政策;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了科研项目申报时论文检索的注意事项。

章熙春副校长讲话

  “青年科研人员是学校的未来,学校将多渠道为青年科研人员服务,尽一切可能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章熙春表示,在2015年度的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中,学校将增设“华南理工大学杰出青年人才项目”,专门支持32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在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培育项目、重点项目中也将对中青年科研人员予以支持。他勉励各位老师要潜心科研,树立长远规划和目标,共同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

  据悉,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成绩突出。2008年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6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0项,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6项。(图/臧江江 文/通讯员 伏琳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