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或有成群丹霞岩洞 当地将请专家考察论证
本报讯 (记者李少凤 见习记者杨敏 通讯员谢伟志)本报5月14日1版刊登《松口发现我市最大丹霞岩洞》一文后,梅县区旅游局组织人员前往勘察,又发现若干疑似丹霞岩洞在松口及其周边成群分布。具体情况还需专家进一步考察论证。
日前,记者在松口镇下坪村企礤坑的公路上看到,路边山体切面呈现红色断层岩面,富有垂直节理。途经小黄水库,两边山路亦有如此景观。来到一个被当地群众称为“屋中岩”的岩洞,记者看到该岩洞迂回狭长,目测长约30米,最深处十余米。岩洞最深处被家住附近的曾德昌老伯用砖块砌成隔墙,用来养鸡鸭。岩洞中间位置向内凹陷,长年不止的流水从凹陷岩面直落洞下。下方放着个白色大水桶蓄水,当地村民曾德昌用水管将其引回家直接食用。走进洞内,大量堆积的巨厚砂砾岩呈红色,砾岩颗粒粗,抬头可见洞顶砂石密布。记者用手去掰,掰下一两个小砂石,更多的砂石都非常牢固,无法掰动。记者发现,此岩洞的许多特征与先前发现的丹霞岩洞极为相似。据悉,下坪村企礤坑的当地村民以农耕为生,他们以就近原则纷纷利用岩洞蓄养家禽,农忙时中午歇息或避雨。曾德昌告诉记者,这种岩洞他所知道的就有4个,但听老一辈说,附近多达十几个。
曾德昌带领记者一行朝北行走100多米,来到第二站“岩门口”。此洞比“屋中岩”略小,洞内阴凉潮湿,洞顶同样有砂石胶结,岩壁角落处朱色土上生长着翠绿的蕨类植物。洞壁存在较严重的块岩脱落,大小不一的碎岩段堆积在岩洞的内侧。洞中尚存枯木渣,据说是村民多年前在此种植木耳时所遗留。离开此洞,再往西边走200多米,是一个曾被用作学校的“野猪洞”。记者到达时,洞内有十几只白鸽飞出,还有几十只小鸡叽叽喳喳寻食,这些都是当地生产队长曾德亮所蓄养。该洞长约20米,深30余米,洞内岩壁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但垂直节理不甚明显。其他特征与前两洞大抵相同。村民介绍,下坪村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期间,村中孩子就在这里上课。
梅县区旅游局局长曾令文表示,连片的岩洞被发现令人惊喜,下一步将邀请专家到现场考察论证。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小康听闻此事后很感兴趣。他表示,在丹霞岩面上形成各种类型的洞穴是普遍现象,规模较大的还可成为旧时建筑寺庙或军事防御工程的场所。根据当地地质结构条件分析,松口及其周边若发现其他丹霞岩洞并连片成群并不奇怪。他将择日前往现场察看,以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