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总规纲要审议通过 新增三条与市区联系通道

14.03.2017  18:39

原标题:东莞松山湖:强化对外通道 凸显人才优势

松山湖将人才公寓的建设作为突破口,形成涵盖居住优惠、创业扶持、生活配套的人才政策,提升园区吸引人才的综合实力。记者 孙俊杰 摄

作为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头羊,松山湖(生态园)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的?近日,东莞市总规委员会正式审议通过了《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纲要》(以下简称“总规纲要”),这一总规纲要明确,松山湖未来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机器人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创意、电子商务、 金融 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到2030年,园区总人口规模将达45万人,当地将按照总人口8%配套保障房,将人才公寓的建设作为突破口与吸引人才的其他政策相结合,形成涵盖居住优惠、创业扶持、生活配套系统的人才政策,提升园区吸引人才的综合实力。

周边几大片区或成统筹发展新空间

作为东莞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松山湖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被视为引领东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区域。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东莞市众多重大项目、重大产学研合作平台等都先后进驻园区,使得园区内部可待开发的建设用地指标仅剩不足10平方公里,用地调整的余地已较小。

因此,总规纲要提出,未来,松山湖及其周边镇将建立区域园镇融合的空间结构,通过搭建开放性的空间框架来积极引导园镇在功能和空间上的合作。

具体来说,园区将坚持“土地空间高度集聚和创新活动的资源配置模式”“规划先行与建设管理并重的推进方式”“职住平衡、公交为主、功能混合的开发模式”,大力实施土地集约化发展、创新土地利用机制等举措,并通过与周边镇共同建立土地共同开发机制及利益共享机制,破解土地空间资源限制。

“未来周边镇区用地将更多向松山湖靠拢,特别是在园镇边界上一些用地潜力比较大的地区。从谷歌卫星地图鸟瞰地球可发现,目前,在松山湖(生态园)周围,包括东莞火车站周边片区、松山湖大道寮步沿线片区、大岭山华为小镇片区、金多港南临深片区、大朗象山工业园地片区、大朗西站综合服务片区、生态园大道沿线片区、大岭山湖畔工业区等周边片区均存在较大范围可开发地块,可以预见,随着东莞全面提速园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步伐,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区域或成为统筹发展的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