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首次迎来国家级创新挑战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开花

03.07.2020  08:22

7月2日,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暨2020广东创新挑战赛启动仪式在东莞松山湖成功举办。本届赛事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多地多部门联合承办。各分赛区组织单位负责人和企业、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园区孵化器、科技服务机构等代表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这是这项国家级赛事首次将广东主赛区放在东莞,随着众多企业技术需求通过赛事精准高效对接到相关平台及团队,这必将推动松山湖乃至东莞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速高质量发展,为广东打造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贡献更多东莞力量。

对接企业需求,解决“卡脖子”难题

当前,广东正全力把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努力建设成为辐射泛珠三角、链接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据统计,2019年广东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金额居于全国第二位,其中,广东签订的吸纳技术的合同达到52503项,成交额为3125.69亿元,广东省企业技术需求十分旺盛。

此次赛事将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需求与技术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活动现场,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周木堂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本次挑战赛,广东将重点聚焦企业需求挖掘、需求发布、供需对接和项目落地等重大关键环节,以政策引导、市场刺激的方式,努力实现技术和产业的优势叠加,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全力助推广东各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新事业迈向新台阶。

去年,广东举办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中山),累计征集和挖掘123家企业的189项企业技术需求,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经过专家筛选后最终发布141项技术需求,其中60项技术需求在火炬中心中国挑战赛工作平台上公开发布。赛事共计联络32家高校院所、7家企业和协会的314名科研人员,促成双方合作对接意向79项,最终签约34项,意向签约金额达3353万元。

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认为,今年,东莞被赋予了承办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主赛区的光荣使命,以“挑战成就梦想·共赢湾区未来”为主题,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要素,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在加快构建“源头创新—产业创新—生产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加快把松山湖高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方面起着引擎加速作用。

随着东莞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企业集中反映遇到的更多是“高精尖”的“卡脖子”问题上,而赛事将会把企业需求进行筛选后发布,通过“博士云”大数据平台的方式,与科研院所和领域专家进行对接,实现发展新突破。

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卢钢表示,松山湖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正着力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创业高地。通过这次赛事,将汇聚全球人才,共同解决创新创业遇到的问题,这对松山湖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莞赛区重点聚焦新材料产业

在启动仪式现场,来自广州、东莞、中山、佛山和江门等五个赛区的将近50家企业、50家高校科研院所、30家科技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来到了现场,共同见证赛事正式启动。

赛事按照广东省科技厅统筹、各地市联动的方式,由广东省科技厅设赛事大赛组委会指导,各赛区选取各自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承办具体分赛,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重点挖掘企业技术难题,面向全国范围征集技术解决方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其中,广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山聚焦生物产业,佛山聚焦智能制造产业,江门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而东莞则聚焦新材料产业。

东莞聚焦新材料产业,这与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关系密切。松山湖科学城内,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一大批大装置大平台集聚,可以发挥专业优势,研究材料物质分子结构,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材料科学为基础,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希望能够创新开发出新型材料,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力争实现我国材料科学领域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战略性转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说。

黄学杰表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已经集聚一大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目前也积极承担国家、省级项目30项。面对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的紧迫需求,希望通过赛事的机会,能与更多科学家、企业家展开交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进步。

这项国家级赛事首次将广东主赛区放在东莞,由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东莞市科学技术局承办东莞赛区赛事,这既是对东莞科研创新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松山湖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认可。目前,东莞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6127家,新型研发机构33家,孵化载体203家,累计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76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1家,主要科技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作为本次活动的举办地,松山湖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至21名,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肖铮勇表示,希望能够借助大赛这一平台,联合国内外各方科技创新力量,特别是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重大科研平台,共同关注企业技术难题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企业发展加速,为产业升级助力,为区域增长聚能,为大湾区共赢赋能。

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力量进一步释放

大赛组委会透露,组委会将围绕大赛主题“挑战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聚焦各赛区战略新兴产业进行需求挖掘,通过路演比拼和跟踪服务,破解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形成良好的技成果转化生态,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松山湖。当天,该公司知识产权部部长罗俐也来到现场,表达了希望能匹配到更多技术解决方案的想法:“创新挑战赛为企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开拓了一条有效路径。公司积极参加到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中去,积极配合大赛组委会以及技术专家的工作,希望能匹配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企业成长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发展。

和生益科技一样,不少企业都希望能通过赛事,对接到更多资源,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赛事在松山湖启动,这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元素汇聚,通过对接企业需求,创新元素将凝聚成一股股创新力量,将会在松山湖这片土地上得到进一步释放。

作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松山湖一直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建设,近年来积极以聚焦松山湖科学城携手光明科学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园区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集聚及为终端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发展优势,围绕例如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着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全力培育高成长性企业。

秉承着“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理念,松山湖逐步迈入加速发展阶段。接下来,随着中国散列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项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二期等大装置大平台建设不断推进,松山湖将全面完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布局,在若干领域将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

肖铮勇表示,东莞作为广东重要创新城市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一直重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始终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主要纲领,举全市之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对接和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深莞“深度融合,一体联动”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科学中心,未来力争成为推动全省乃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相关链接】

创新挑战赛将分六步走

需求引导创新,中国创新挑战赛是一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全社会征集解决方案的创新研发众包活动,对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万众创新活力和促进各地产业培育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广大企业及人才团队如何能够参与到这家创新赛事当中呢?在7月2日的启动仪式上,赛事执行单位、博士科技集团副总裁杨理芳表示,创新挑战赛将分“需求征集”“需求发布”“解决方案征集”“方案对接”“政策兑现”“总结评价”六步走。

首先第一步是挖掘企业需求。在这过程中,主要对企业需求进行征集,主要包括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区域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等。征集好企业需求后,大赛组委会将组织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对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审核。通过之后,将通过线上线下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把需求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发布,增强对接的高效性。

在完成需求发布后,同样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动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持有人(科研团队),针对企业需求报名并提交解决方案。为确保解决方案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大赛组委会将通过邀请技术专家、企业对初步收集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筛选评价,以及通过组织对接团队对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从中甄选3个行业重大共性技术难题的对应解决方案进入现场赛。

记者了解到,此次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现场赛分为自由对接、路演比拼两个重要环节,自由对接环节主要以企业需求方和技术挑战方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进行,现场促成供需双方达成技术合作意向,对竞争获胜的解决方案并签订实质合作协议者,奖励人民币5000元;路演比拼环节由企业代表陈述需求、挑战方项目路演和评委团现场评审的流程组成,并设3个创新奖、3个优胜奖和3个湾区优秀奖(创新奖奖励人民币8万元、优胜奖奖奖励人民币5万元、优秀奖奖励人民币2万元)。

为持续延伸创新挑战赛精神,加快创新人才、重大科研成果在莞落地转化,将安排专门工作小组对签约和未签约项目进行信息汇总与合作跟踪,以相关人才引进、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为引导来促进企业与专家的实质合作,并及时跟进和反馈赛事举办过程中的企业诉求,为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落地争取优惠政策。

全媒体记者 张帅/文、图、视频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