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松绑实体经济 “后次贷”隐忧诱发全球恐慌

25.08.2015  21:27
王泽华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股市下跌与08年金融危机存在本质不同:08年的次贷危机是投资者恐慌从美国开始向全球蔓延并逐渐影响实体经济。张磊称,面对可能的系统性风险,新兴经济模式如互联网经济,将比传统产业更有优势,或许影他们的增长效应变得不明显,但局部的利润可观。

原标题: 人民币贬值松绑实体经济 “后次贷”隐忧诱发全球恐慌

  王泽华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股市下跌与08年金融危机存在本质不同:08年的次贷危机是投资者恐慌从美国开始向全球蔓延并逐渐影响实体经济。

  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全球央行购买自己的资产,或者是降低利息,即“印钞票”。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根本因素,没有产生实际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美国则是进行了三次量化宽松。今年美联储正式退出量化宽松,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在衰退。因此,全球投资者的风险担忧就开始上升。

  人民币在本月月初的贬值则成为这种风险担忧的引爆点。央行在8月11日出手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三天内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达到4.66%。王泽华认为,全球投资者开始预期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水平要下降,而作为股价最重要的变量之一的风险溢价则随之上升,由此带来了股价下跌。

  张磊表示,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遭遇了两难的境地。之前与美国政策可以同步,但是在调整中间价之后,周期扩大,美国调整先于中国。因此,中国的货币宽松被捆住了手脚。尽管人民币贬值,可能引发资本外流等后果,但只有贬值,才能为货币宽松留出空间,从而为实体经济的过高融资成本松绑。

   二次人口红利时代,互联网经济更有优势

  王泽华表示,实体经济也是央行货币政策重要的考虑因素。此时此刻中国面对的坎“三十年一遇”,因为经济基本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长期来看,影响国家GDP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劳动力水平、资本(生产资料)、科技水平、资源。人们往往忽略劳动者人数的水平,而正是充沛的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作为主要因素之一带动了之前中国经济的增长。现在人口红利渐退,中国政府转型的压力大增。

  不过,张磊并不赞同上述观点。他表示,人口红利丧失,指的是规模经济条件。但是,二次人口红利依然有很大的市场规模,比如通过精准营销等手段,将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张磊称,银行债务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依然是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主要难题。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5.7万亿元,同比增长15%;总负债17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在投资者的一片悲观情绪中,张磊认为这对于新兴经济模式或许是个机遇。张磊称,面对可能的系统性风险,新兴经济模式如互联网经济,将比传统产业更有优势,或许影他们的增长效应变得不明显,但局部的利润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