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林和村村民回迁新房 703户分房2107套

08.08.2014  10:53

楼高50层,让一名八龄童感觉“有点害怕

  703户分房2107套!八龄童仰望50层高楼,感觉“有点害怕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李雯洁 实习生吴子元

  历时4年零3个半月,广州首批整体改造的城中村之一——天河区林和村迎来居民回迁,复建房和商品房都已揭开面纱。8月1日,林和村正式启动回迁,2107套复建房陆续交至703户村民手中。

  昨日,记者来到林和村,但见昔日“握手楼”相连、内部杂乱无章的城中村,已经化身为天河东站核心区域内的摩天楼,村民们也从昔日的“违章加建房”搬进了高档住宅小区。但在回迁新居的热闹气氛下,村民们有喜有忧。

   进展

   700户领到新房钥匙

  2010年4月15日,林和村作为广州亚运拆迁的9个城中村之一,共有575户本村村民与128户非本村村民在这一天迁离林和村。历时4年零3个半月后,散落各处的林和村村民们于8月1日正式启动回迁。

  据此前公布的资料显示,林和村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可用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其中,林和村北部建成回迁区,共有6栋复建楼,每栋楼高50层,楼房总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呈L形分布在林和西路一侧,并配套建有小区托儿所、幼儿园、居民健身场所、地下车库等设施。复建楼一楼为架空层,用于建设活动中心、卫生所、老人之家等村民公共空间,村民回迁房分布于6栋楼的2至50层。除去村民回迁房,复建项目中还有一栋面积约4.6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是村民的集体物业,目前尚未收楼。

  林和村南部为商品住宅,取名“峻林”,与回迁区一墙之隔,总建筑面积约为18.5万平方米,包括7栋住宅及1栋公寓。两个小区都位于天河区林和东路,毗邻广州城市中轴线起点东站广场。

  据广州林和润杨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何光胜表示,从8月1日开始,村公司每天安排200户回迁户签约,第一天交接了931套新房钥匙,4天内完成全部703个回迁户共2107套房屋的交接。截至昨日下午,除了3户村民因为家庭分配产生分歧等自身原因未领钥匙外,剩余700户全部完成回迁。

  

   回迁后租金翻十倍

  复建的小区环境如何?记者在小区内走了一圈,发现回迁区林和苑环境优雅,绿化也十分到位,路旁还设有厨余垃圾桶。

  “环境当然是现在好啦,怎么说也变漂亮了嘛!”村民曾女士向记者描述,“以前都是些村民屋,一家一栋,有高有低,密密麻麻,看起来比较混乱。”她坦言,就连自己都险些无法将昔日密密麻麻的握手楼和如今高大上的住宅小区联系在一起。今年8岁的儿子对新居还不太适应,“以前我们家只有5层,现在儿子说这里好高,他有点害怕。

  昨日已是交楼的第7天,小区内依然一派忙碌景象。各路商家,房产中介都搭起了摊位,吸引进进出出的住户。记者了解到,不少村民分到新房后打算放盘,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入市场。有房屋中介透露,目前有六七十名村民在他们那里放盘,出售的户型从40多平方米到150平方米不等,价格从3.2万元/平方米到3.8万元/平方米不等。

  村民何姨透露自己手上现有8套房子,一套自住,准备拿出两套出售,增加一些流动资金,“旁边的房子要卖4.5万元/平方米以上,我的房子朝向好,视野开阔,只要3.2万元/平方米。”何姨说,另外5套房子打算出租。她给记者算了笔账:拆迁前,她家的楼有3层拿来出租,每月租金3000元左右,加上村里每个月1000多元的分红以及自己的退休金,她的日子过得不错。回迁后,生活和“身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如今这里的房子租金每平方米可达70-80元左右,她家每月光租金收入就有近3万元,比以前握手楼的租金翻了近10倍。

  

   有些房子到处漏水

  然而,并非每个村民都像曾女士和何姨那样充满喜悦。有些村民因为被分摊了近20平方米的公共面积,觉得自己吃了“哑巴亏”。

  另一方面,在临迁费问题上,一些村民仍耿耿于怀。据悉,临迁费是在拆迁过程中用于村民临时安置的费用,村民领取该项费用后自行解决拆迁期间的居住问题。林和村的临迁费补偿方案是:按合法建筑面积每月26元/平方米的标准补偿。村民何先生说,这4年他们都租住在白云区鹅掌坦。“80平方米的自建房每月才拿到2000元左右的补偿,根本没法在东站附近租到房子。

  “我退休金只有600多元钱,不将房子租出去,怎么够生活?”林和村老街坊梁姨告诉记者,“现在回迁了,小户型的好出租,大套间就没那么好租出去了。”如今,共拿到300多平方米新房的梁姨正为房子能否租出去担忧。不仅仅是户型,新楼房的质量也令村民担忧。“现在还没入住,还没人用水,房子就已经到处漏水,十套中九套都是漏水的,”一位村民抱怨,“还有,卫生间装了木门,电梯也已经出现过故障。”该村民一口咬定新房是“三无产品”,担心漏水等问题影响房屋出租。

  也有村民因为新小区找不到过去城中村彼此亲近的感觉而吐槽。有村民这样自嘲:“马头石现在找不到了,鱼塘也没了,那边的地都卖了。以前林和村是有很多‘厅’的,就是比祠堂低一个等级的地方,大家可以在里面集会、活动,现在全都拆了,再也不是以前的村了。

  

   村民不爱要大户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部分村民对于房屋户型大小、房屋质量等问题“有点意见”,但绝大多数村民对于回迁都是欢天喜地的,不少人还特别提到,整个拆迁、回迁的过程都比较顺,尤其“上月底抽签分房子,应该说还是很公平公正的,这点很满意”。

  何光胜告诉记者,自己亲历了林和村前后4次拆迁,与其他任何城中村改造一样,林和村回迁也是矛盾丛生,“矛盾最主要在于房屋难搭配,大户型比较多。”他说,2017套复建房中共有343套是面积153平方米的大户型,另有343套是面积43平方米的最小户型,但多数村民想要的是80平方米左右,因为这种户型更好出租。

  据悉,此次回迁安置,是按有证合法面积“拆一补一”的原则,即按村民所持有的集体房产证或宅基地使用证合法产权面积1平方米置换回迁安置房建筑面积1平方米。“不少户回迁补偿都有四五百平方米的面积,不可能一下子给他们七八套中户型的房子吧?如果那样,其他家庭怎么办?”何光胜介绍,村集体班子就跟村民“约法三章”,做思想工作,最后协商决定补偿超300平方米的村民必须拿下一套153平方米的大户型,再进行大中小的搭配。

  这其中也有例外。“有一户4姐妹,补偿面积是320平方米,希望能分到4套中户型方便出租。考虑到这一家家庭条件较差,我们就动员那些有钱的人要大度,把那些小户型的让给那些没有谋生能力的人,我一个一个对村民做工作。”何光胜回忆,7月的某天,有近100名村民来到他的办公室“谈判”,当天他因劳累过度昏倒,住了8天医院。但最终经过多次沟通协商,村民们基本同意大中小房型错开选择。

  思想动员工作结束后,便是长达一个多月的回迁工作。何光胜介绍,在6月11日至7月31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村民们经过了户型申报、摇珠抽签等流程。而摇珠抽签也分成三个步骤,先排队拿号数,通过号数,再摇珠摇出村民的抽签数,抽签的号数才是分房的号数。据悉,摇号现场,邀请了天河区纪委、林和街道办主要领导、公证处负责人等到场监督,公安部门也介入。外围摆着安置区户型图,摇珠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两个巨大的摇珠机摆在主席台上,印有数字的橙色摇珠球不时摇出,台下不时响起叫好声。

  “公平公开公正,让大家可以看到。村领导带头认领大户型,也一样排队抽签。”何光胜说,回迁的每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来走。为做好村民回迁工作,今年4月14日还举行了党支部书记换届选举,5月14日进行了董事会换届选举,先搞好新村集体班子建设。

  据悉,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村民避开8月搬入新居,目前房屋基本都处于装修、添置家具等阶段,不少人都计划着能在新家过一个团聚的中秋节。